'

液氮
液氮 - 概述
液氮即液态的氮气,为惰性、无色、无嗅、无腐蚀性、不可燃气体,温度极低。构成大气的大部分(体积比78.03%,重量比75.5%),其性质不活泼,不支持燃烧;是维持生命的必要元素。氮气化时会大量吸收热量,接触容易造成冻伤。
液氮 - 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高纯氮≥99.999%;工业级 一级≥99.5%; 二级≥98.5%。
相对密度(水=1): 0.808(-19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0.97
饱和蒸气压(kPa): 1026.42(-173℃)
临界温度(℃): -147
临界压力(MPa): 3.40
CAS:7727-37-9
液氮 - 用途
工业用途
工业生产中,用压缩液体空气分馏的方法获得液氮,可以用于作为深度制冷剂,由于其化学惰性,可以直接和生物组织接触,立即冷冻而不会破坏生物活性,因此可以用于:
(1)迅速冷冻和运输食品,或制作冰品;
(2)进行低温物理学的研究;
(2)在科学教育中演示低温状态。在常温下柔软的物体在液氮中浸泡一下,就会脆如玻璃;
(4)提供高温超导体显示超导性所需的温度,例如钇钡铜氧。
(5)超频玩家用于冷却CPU、GPU等。
生物及医学用途
1)除灭红火蚁。
(2)在外科手术中可以用迅速冷冻的方法帮助止血和去除皮肤表面的浅层需要割除的部位。
(3)保存活体组织,生物样品以及精子和卵子的储存;
(4)冷冻手术用以治疗乳腺癌。以色列医疗公司IceCure2012年开发出一种利用冷冻疗法治疗乳腺癌的最新技术,用液氮将乳腺癌细胞冷冻并且杀死,该公司正在对其进行临床试验。如果试验成功,今后乳腺癌患者就能够在不接受外科手术的情况下,将体内肿瘤“切除”
液氮 - 制备
在工业中,液态氮是由空气分馏而得。先将空气净化后,在加压、冷却的环境下液化,借由空气中各组分之沸点不同加以分离。氦气最先泄出(且未被液化),接着就是占空气中78.09%的氮气,然后是占20.95%的氧气,最后是占空气中0.93%的氩气。
液氮 - 储存与运输
储存
应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宜超过30℃。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
危险货物编号: 22006
UN编号: 1977
包装类别: Z01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暂不办理运输。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
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液氮 - 安全性
温度方面
液态氮在常压时的温度相当低,一旦与物体表面接触将迅速地沸腾,同时也会带走相当大量的热能。 因此,使用液态氮时须额外注意,避免与皮肤的直接接触。装填时应穿戴护具,如:防冻手套。切忌使用棉质手套,棉质手套会借由毛细现象吸著大量的液态氮而提高冻伤的可能性(甚至比不穿戴还要危险)。
挥发性方面
液态氮在常温环境下会迅速挥发为氮气,由液态转而成为气态。同一时间,体积将快速膨胀,在非压力式之密闭容器中储存恐导致气爆。若为非正压式储存桶,切勿将液态氮常温储存于密封容器中。
浓度方面
氮气属于非活性物质,若在密闭空间内使用液态氮,由液态氮所汽化出的氮气将会填满整个空间,慢慢地取代掉空气中的氧气,使氧浓度降低。氮气无法替代氧气作为呼吸作用所使用的氧化剂,因此能令人窒息,故必须在开放式的空间中使用液态氮。
液氮 - 防护措施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氮气。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可用雾状水喷淋加速液氮蒸发,但不可使水枪射至液氮。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气体在低凹处积聚,遇点火源着火爆炸。用排风机将漏出气送至空旷处。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液氮 - 相关法规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2 类不燃气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