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袍玉带石简介
紫袍玉带石为中国贵州独有,产于圣地梵净山。该石以稳沉的紫色为主,绿色相间,同时伴有橘红,白等色在其中.以其美丽的色带细而柔闰的质地,有“紫气东来,升官进爵,玉带横腰,如意吉祥”的美好喻意。列入中国的名石系列,与鸡血石、寿山石、青田石等齐名的中华名玉之一。
紫袍玉带石雕工艺的历史渊源无文字记载,关于它的传说有两种:
一、明代朱氏皇族后代因避祸乱隐于梵净山中,偶然发现此石与自身衣袍颜色一样,中间还夹有浅绿色玉带,
取而观之,爱不释手,遂令工匠做成饰物,每日观赏,十分欢喜,逐将其命为“紫袍玉带石”。
二、明万历28年,明帅刘綖率十万大军平定播州杨应龙叛乱,获胜凯旋。路过印江时,见用该石所作的文房四
宝及各种小饰物,甚是喜爱。(刘綖素有军中儒将之称,曾在凤冈县留有“天河洗甲”摩崖石刻。后战死于“松辽战役”)逐将这些石雕带回南京,并以暗示其平播凯旋,官运亨通的“紫袍玉带”命之。
据紫袍玉带石矿产地居民记忆,从发现至开采有几百年的历史,由于矿层位于海拔2572米高山的半山腰悬崖上,以6至10公分的单层矿脉横嵌山中,开采时需去除矿层上面的岩石,通过计算:开凿约20至25吨的岩才能采集1吨的紫袍玉带石,在其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的大山里开采难度可想而之。因面古时候的开采量几乎微不足道,其最初做成的产品为印章,具有代表性珍藏作品为:清代建筑北京"颐和园"三个大字,就是梵净山下印江县举人严寅亮用紫袍玉带石砚,磨墨书成,该匾至今尚存北京。如今人民大会堂还陈列着紫袍玉带七层宝塔(正放为塔,分拆倒放为砚),北京博物馆还珍藏有清代紫袍玉带石工艺品。随着社会的变迁,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紫袍玉带石矿又才被当地村民以玉石矿少量采取,其主要用于青田石作品的附加装饰(如青田石雕底底座等),直至九十年代由天福茶业开发成茶具用品后,才得以大量开采挖掘。紫袍玉带石以其色美质细量少为名。
性能
紫袍玉带石层次分明,手感细腻柔润,色泽自然和谐,密度高,耐酸碱,硬度适中,雕刻性能好,形态多样,蕴含三十余种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用其制作茶具泡茶,茶味醇厚悠长,具有独特的保健作用,为中国的茶文化又增添了新的色彩。它的矿物成份为绢云母、氧化铁为主,并含有绿泥石,锐钛矿、金红石、电气石、化学成份以Si、Al、Fe+3、K为主,并含有微量Mg、Mn、Cr、Na、B等矿物成分。
特色.价值
紫袍玉带石雕刻制作成各种形态的工艺品,其颜色的特殊性更具表现各种动植物及万物形态,是其它材料所不能及的,尤其通过民间艺人采用传统的独特的手工雕刻工艺,加之起独特绚丽的色带和自然形成的层次图纹,使每个产品无一重复,天姿百态,栩栩如生,有极高的观赏、实用和收藏价值,也是馈赠亲友的珍贵礼品,加之已勘探明的储量极少,开采难度极大,而迄今为止仅仅梵净山才发现有紫袍玉带石矿石,因而其价值独显拥有者的身份与地位。
联系人:陈先生
电 话:13806050460
http://www.shiyifang.net
QQ:441751979 499067250
厂 址:厦门市同安区新民镇柑岭村新厝里1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