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黄瓜枯萎病
黄瓜枯萎病是由半知菌真菌尖镰孢菌引起的病害,可导致维管束和导管受损,易造成黄瓜枯萎、萎蔫、甚至死亡,属土传真菌性传染。
症状黄瓜枯萎病多在开花结果后陆续发病,被害株最初表现为部分叶片或植株的一侧叶片中午萎蔫下垂,似缺水状,早晚可以恢复,以后萎蔫叶片不断增多,逐渐遍及全株,早晚不能复原,并很快枯死。病株主蔓基部纵裂,纵切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茎基部、节和节间出现黄褐色条斑,常有黄色胶状物流出,潮湿时病部表面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层。病株易被拔起。
病因黄瓜枯萎病的发病的条件主要是温度和湿度。苗床气温16℃~18℃,定植后24℃~30℃,湿度大容易发病;连作、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重;秧苗老化,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偏施氮肥也会导致该病的发生加重。[1]
发生规律黄瓜枯萎病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以菌丝体、菌核和厚垣孢子在土壤、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5-6年或更长的时间,病菌随种子、土壤、肥料、灌溉水、昆虫、农具等传播,通过根部伤口侵入。重茬次数越多病害越重。土壤高湿、根部积水、高温有利于病害发生,氮肥过多、酸性、地下害虫和根结线虫多的地块病害发生重。
发病特点病菌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中、肥料内或种子上越冬。土壤中的病原菌可存活,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病菌从根部伤口或根毛顶端细胞侵入后,进入维管束,繁殖发育并引起中毒,造成维管束堵塞、变褐,导致植株萎蔫死亡。最适宜发病温度20~25℃,湿度90%,田间土壤潮湿、土壤粘重、板结、酸性、偏施氮肥、多年连作、重茬,以及连续阴雨等均有利此病的发生。 [2]
防治措施1、土壤消毒。利用黄瓜拔秧后的夏季休闲期,采用在本书消除连作障害中介绍的淹水高温消毒方法,进行土壤消毒处理。
2、嫁接换根。用黑籽南瓜作砧木,培育嫁接苗用于栽培。
3、合理轮作。应选择地势高爽、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种植并与非葫芦科蔬菜实行至少3年以上的轮作或水旱轮作。
4、加强栽培管理。定植后对于酸性土壤可于行间每667m2撒施石灰75~100kg锄入土中以中和土壤酸性,生长期中耕松土宜浅并且要逐渐远离根部以免伤根,结果期宜小水勤浇,切不可用大水漫灌,浇水后必须及时中耕松土,切忌用未腐熟的人粪尿追肥。
5、加强栽培管理。培土不可埋过嫁接切口,栽前多施基肥,收瓜后应适当增加浇水,成瓜期多浇水,保持旺盛的长势。
6、药剂防治:
预防方案:在植株缓苗期和第一穗果开花膨大期用《青枯立克》500倍液进行灌根,7天左右用药1次,每个时期连用2—3次。
治疗方案:
1、涂抹:《青枯立克》100ml,兑水10斤,对病部进行涂抹,2—3天1次,连凃2次。
2、灌根:《青枯立克》300倍液+《大蒜油》15-20ml对严重病株及病株周围2—3米内区域植株进行小区域灌根,连灌2次,两次间隔1天,根据病情第2次用药后间隔3—5天再巩固用药1次;其余可采用500倍液进行穴灌预防1-2次,间隔3-5天。
备注:1. 灌药时,每株用水量以灌透为宜(苗期需100—200ml左右;花期、结果期需200—500ml,具体根据植株生长时期、土壤干湿度而定)。
2.病情严重,植株长势弱时,可同时配施《海藻生根剂——根基宝》300倍液,同时进行灌根,促进根系生长,强壮植株,提供抗病能力。
7、A、将按600倍液稀释或38%噁霜菌酯800倍液稀释,每平米3升在播种前或播种后及栽前苗床浇灌。B、在定植时或定植后和预期病害常发期前,将甲霜恶霉灵按600倍液稀释,进行灌根,每7天用药1次,用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2、治疗: A、稀释倍数:将浩瀚高科30%甲霜恶霉灵500倍液稀释使用,病害严重时,可加入高科新型药剂38%噁霜菌酯,适当加大用药量。 B、用药方法:对病株及病株周围2~3米内植株进行灌根或小面积漫灌;若病原菌同时为害地上部分,应在根部灌药的同时,地上部分同时进行喷雾,每5天用药1次。
黄瓜枯萎病
技术服务电话:13863674891 徐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