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密闭门
每个避难硐室设两道防护密闭门,设在过渡室入口处,防护密闭墙厚度0.6m,采用强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砌筑,防护密闭门向外开启,采用钢板制作,要求其有良好的密闭性和抗冲击能力不小于0.3Mpa,门上要设观察窗。
② 密闭门
每个避难硐室设两道密闭门,设在生存室入口处,密闭墙厚度0.6m,采用强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砌筑,密闭门向外开启,采用钢板制作,要求其有良好的密闭性,门上要设观察窗。
B、供氧系统
通过设在压缩空气管路上的压风自救系统向硐室内进行供氧,硐室压风供氧系统的压缩空气入口与大巷压风管道相接。在矿井压风系统正常的情况下,利用该系统直接为硐室内送风,保证空气质量。
硐室内配有压缩氧气钢瓶,在矿井压风系统中断的情况下,压缩钢瓶内的氧气可以为避难人员提供设计救援时间内所需的氧气。
C、空气幕系统
空气幕系统安装在两端防爆密闭门处,目的是阻隔逃生人员进入避难硐室时有毒有害气体的进入。空气幕系统的动力采用高压空气,系统的启动与硐室密闭门相联动,使得在密闭门打开后,在门口形成了气幕门。
D、环境监测、通信与人员定位系统
硐室内设置各种传感器,在突发紧急情况下人员避险时,能够对硐室内外的氧气、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温度、湿度进行监测。传感器将监控数据传输到监控分站,同时硐室内的检测监控系统接入就近的矿井监控分站,将监控数据传入井上监控中心。
硐室内设有与矿井通信系统相连调度电话,并设有一部与井上调度中心相连的直通电话。硐室通信系统与就近的通信网络相连,与井上建立通信联系,可在井下通信线路故障的情况下仍可保持硐室外长距离救援通信联络。
本矿井配有人员定位系统,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分布情况进行动态跟踪,能实时监测井下人员分布和进出紧急避险设施的情况。
E、供水施救系统
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避险人员供水,并为在紧急情况下输送液态营养物质创造条件。本矿井供水施救系统水源引自高山水池(生活用水),管道由行人主斜井引入井下,送至避难硐室。避难硐室与接入的矿井供水管路有专用接口和供水阀门。
F、辅助设施
按额定避险人数配备食品、饮用水、自救器、人体排泄物收集处理装置及急救箱、照明设施、工具箱、灭火器等辅助设施。配备的食品发热量不少于5000KJ/d·人,饮用水不少于1.5L/d·人。
永久避难硐室配备有ZYX45型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器96台,压缩氧自救器有效防护时间均应不低于45min。ZYX45型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器主要技术特征:防护时间≥45min;氧气瓶容积>0.4L;氧气瓶充填压力≥20MPa;储氧量≥80L;供氧方式:定量供氧>1.2L/min;手动补氧>60L/min;自动补氧>60L/min;自动排气压力150Pa~300Pa;外形尺寸225×177×96mm;重量2.1kg。
G、供电系统
避难硐室主要的动力供应是专用隔爆电源箱,在外部电力供应突然中断的情况下,满足救援时间内硐室的电力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