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虽然地球70.8%的面积被水覆盖,但人类真正能够利用 的淡水资源只有0.025%。每年有约400万人死于缺水或与水有关的疾病,相当于每天108架波音737飞机发生空难! 中国正用全球7%的水资源养活着全球21%的人口,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110个城市严重缺水。北方缺水地区有着占国土总面积的46%的区域因水资源匮乏而难以维系植被的生态系统,南方多雨省市则又面临着径流成河、水质污染等现象的严重的污染型缺水或管理型缺水。
如果,没有透水铺装…
现代城市的建设中,大量的非透水型路面砖、水泥、柏油、石材、压印艺术地坪等硬化铺装,封闭地表在改善交通和道路状况、美化环境的同时,也对城市生态和气候环境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
城市成为“人造沙漠”
封闭地表和高楼大厦使现代化都市的地表逐步被硬化铺装所覆盖,水份难以下渗,降水很快成为地表径流,既而进入河道或者地下排水管道,形成了生态学上的“人造沙漠”。
城市“热岛效应”严重
不透水的路面缺乏对城市地表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雨水蒸发快,地 表易干燥,扬尘污染重;且雨后水分快速蒸发,空气湿度大,使人感到闷热难耐,而后又异常干燥, 产生气象学上的城市“热岛效应”。
地下水位呈现“漏斗型”
不透水路面阻止了地下水补给路径,加之城市地下水的过量抽取,导致城市地下水位越来越低,引发地面沉降,沿海地区还会导致海水倒灌;造成地质学上的 “漏斗型”地下水位。
① 城市热岛效应:(Urban heat island effect)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小,城区则是高温突出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② 漏斗型地下水位:(Filler type water level)是指由于城市水资源的过度开发而未得到充分地补给,而造成的城市地下水水位显著下降,与周边地区的水位形成漏斗型的现象。城市遍布“死亡性地面”。不透水地面使城市中用来调节小气候的地表植物生长困难,有的树木甚至因根系缺水死亡、倒伏,从而丧失生态作用。
需要生态透水混凝土的理由
> 防止路面因积水而引起的交通不便和打滑现象。 > 防止地下水干涸。 > 下暴雨时,预防洪水和河水泛滥。 > 微生物栖息有助于行道树的生长。 > 步行和行驶(低噪音)效果良好。 > 防止因积水引起的打滑现象。 > 阻止通气性、断裂性和乱反射性。 > 防止城市水道漫溢。 > 彩色路面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 > 可以保护地下生态环境。 > 防止由于地下水干涸而造成的地面下沉。
生态透水混凝土生态功能
(1)增加城市可透水、透气面积,加强地表与空气的热量和水分交换,调节城市气候,降低地表温度,有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2)充分利用雨雪降水,增大地表相对湿度,补充城区日益枯竭的地下水资源,防止因地下水资源枯竭而形成的地层下陷。发挥透水性路基的“蓄水池”功能;改善城市地表植物和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和调整生态平衡,
(3)能够减轻降雨季节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负担,减小地表径流,明显降低暴雨对城市水体的污染;
(4)吸收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音,创造安静舒适的生活和交通环境。
(5)防止路面积水和夜间路面反光,冬天不会在路面形成黑冰(由霜雾形成的一层几乎看不见的薄冰,极危险),提高车辆、行人的通行舒适性与安全性;
(6)大量的空隙能吸附城市污染物粉尘,减少扬尘污染。
(7)可以根据环境及功能需要设计图案,颜色,充分与周围环境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