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堰强铝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精密不锈钢材料工贸一体化企业;拥有精密纵剪机组及不锈钢生产线,公司生产原材料来自太钢,宝钢等国内外知名钢厂,同时也经销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台湾产精密不锈钢卷料、板料和超硬、超薄不锈钢卷料、薄板。公司主要产品牌号有SUS301、SUS304、SUS316L、SUS305、SUS409、SUS430。 厚度从最薄0.02mm至3.0mm;宽度从最窄2mm至最宽1200mm;硬度分为ANN、1/4 、1/2H 、 3/4H 、 FH 、 EH。产品广泛应用于电脑、手机、通讯仪器、汽车配件、医疗机械、精密仪器仪表、家电电器、化学器材等高精密电子技术密集型各行业领域。 |
进口不锈钢圆棒SUS201 进口不锈钢规格SUS201 进口不锈钢密度SUS201 进口日本不锈钢带SUS201 进口不锈钢圆棒SUS201 进口不锈钢板SUS201 进口不锈钢薄板SUS201 进口不锈钢厚板 SUS201 进口不锈钢密度SUS201 进口不锈钢规格SUS201 进口不锈钢牌号SUS201 进口不锈钢厂家SUS201 进口不锈钢用途SUS201 进口不锈钢线SUS201 进口不锈钢管 SUS201 进口不锈钢材质证明 SUS201 进口高耐磨不锈钢 SUS201 进口耐腐蚀不锈钢SUS201 进口不锈钢代理SUS201 201不锈钢材具有一定的耐酸、耐碱性能,密度高、抛光无气泡、无针孔等特点,是生产各种表壳、表带底盖优质材料等。主要用于做装饰管、工业管、一些浅拉伸的制品。201不锈钢材具有一定的耐酸、耐碱性能,密度高、抛光无气泡、无针孔等特点,是生产各种表壳、表带底盖优质材料等。主要用于做装饰管、工业管、一些浅拉伸的制品。
(C) 碳:≤0.15
(Si) 硅:≤0.75
(Mn) 锰:5.5~7.50
(Cr) 铬:13.50~15.0
(N) 氮:≤0.25
(P) 磷:≤0.060
(S) 硫:≤0.030
(Ni) 镍: 0.8-1.2%
(Cu) 铜: 半铜 0.8%
高铜 1.5%发展
200系列不锈钢是在二战时期,作为300系列不锈钢的代用品在美国首先开发成功的。当时,由于战争的原因,作为战略物资的镍被各有关国家严格控制,美国的镍供应量严重不足。为了解决在镍供应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不锈钢的生产和供应问题,美国开发出了这种以锰代镍的奥氏体不锈钢新钢种系列.
二战结束后,美国镍的供应状况逐步改善,因此,300系列不锈钢的生产不再受原料紧张的制约,因此200系列就没有再得到大的发展。几位当初参与开发200系列不锈钢的印度人,回到印度后,从印度是一个锰资源相对丰富、镍资源缺乏的国情出发,将在美国开发的200系列钢种的不锈钢品种带回印度.
200系列不锈钢的应用在印度所以成功,是由于在一些特定的用途中有可能替代304不锈钢,
在中国市场上售出的大部份200系列不锈钢几乎没有按照国标控制硫、碳含量,以锰(和氮)取代部分或全部镍来生产更低镍含量的奥氏体不锈钢。
这种系列材料的缺点是:18%以下的铬含量与低的镍含量达不到平衡而形成了铁素体,为此,200系列不锈钢中的铬含量降到13.5%~15%,某些情况下降到了13%~14%,其耐腐蚀性是不能与304和其他类似的钢相比的此外,在沉积区和缝隙的腐蚀部位常见的酸性条件下,锰和有些情况下铜降低了再钝化的作用。200系列钢在这些条件下的毁坏速度大约是304不锈钢的10-100倍。在生产中常常不能控制这些钢中残余的硫含量和碳含量,材料无法溯源跟踪,甚至在材料回收利用也如此。如果不说明Cr-Mn钢,它们就会成为一种危险的废钢混合原料,导致铸件含有意想不到的高锰含量。种类
中国主要有以下几种200系钢种:J1,J3,J4,201,202。后来又出现了对镍含量控制更低的200等钢种,至于201C,就是在这后期中国个别钢厂研发的201的引申钢种,201的国家标准牌号是:1Cr17Mn6Ni5N,201C在201的基础上继续减少镍的含量,增加锰的含量。
厚 度 | 厚度允许偏差 | ||
10~150 | >150~300 | >300~≤450 | |
0.03~0.10 | ±0.005 | ±0.005 | ±0.010 |
>0.10~0.15 | ±0.010 | ±0.010 | ±0.010 |
>0.15~0.25 | +0.010 -0.015 | +0.010 -0.015 | +0.010 -0.015 |
>0.25~0.45 | ±0.015 | ±0.015 | ±0.015 |
>0.45~0.65 | ±0.020 | ±0.020 | ±0.020 |
>0.65~0.90 | +0.025 -0.030 | +0.025 -0.030 | ±0.030 |
>0.90~1.20 | +0.030 -0.035 | ±0.035 | ±0.040 |
>1.20~1.50 | +0.040 -0.045 | +0.040 -0.045 | ±0.050 |
表面加工代号 | 表面粗糙度Ra(um) | 加工方法 |
BA | 钢带冷轧后经过光亮热处理的表面 | |
TR | 钢带冷轧后经过清洗的表面 | |
HL | 用适当研磨粒度研磨出连续线条的轧辊轧制使钢带表面呈一定的纵向磨纹 | |
S | 用适当砂粒加工的轧辊轧制的钢带表面 | |
80# | 0.80~1.0 | 用80#粒度研磨的轧辊轧制的表面 |
100# | 0.60~0.80 | 用100#粒度研磨的轧辊轧制的表面 |
150# | 0.40~0.60 | 用150#粒度研磨的轧辊轧制的表面 |
180# | 0.30~0.40 | 用180#粒度研磨的轧辊轧制的表面 |
220# | 0.15~0.30 | 用220#粒度研磨的轧辊轧制的表面 |
320# | 0.08~0.15 | 用320#粒度研磨的轧辊轧制的表面 |
单位:毫米 | |||||||||||||||||||||||
|
牌号 | 硬度代号 | 屈服强度 δ0.2N/mm2 不小于 | 抗拉强度 δbN/mm2 不小于 | 延伸率 A% 不小于 | 硬度 HV |
301
| ANN | 205 | 520 | 40 | ≤200 |
1/2H | 510 | 930 | 9 | 310-370 | |
3/4H | 745 | 1030 | 3 | >370-430 | |
FH | 1030 | 1320 | 3 | >430-490 | |
EH | 1275 | 1570 | cc | >490-530 | |
304 | ANN | 205 | 520 | 40 | ≤200 |
1/2H | 470 | 780 | 6 | 250-310 | |
3/4H | 665 | 930 | 3 | >310-370 | |
FH | 880 | 1130 | cc | >370-4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