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定了各级人民必须采取的5项防灾措施:
(一)、国家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预警信息系统。
(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要制定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公布实施。
(三)、县级以上人民要制定和公布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
(四)、县级以上人民可以根据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的需要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在本级人民的领导下,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
(五)、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县、乡、村应当加强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工作
一、自动化监测系统简介
自动化监测系统,对监测区域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并且通过物联网技术平台将各个监测点的信息集成起来通过Internet形成一个监测网,综合危险源的(内部变化参数、表观位移、水文雨量综合分析提前预警的功能。并且实现了无人值守自动数据采集手机短信预警以及灾害现场灾害预警提示(听觉)大大减少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该系统在灾害发生前给出预警充分给出了撤离时间和保障。
主要监测应用:
山体崩塌 泥石流
地面塌陷 地裂缝
地面沉降 山体滑坡
矿山沉降 铁路高公路边坡
所使用的传感器配置不同应用领域可根据需要进行传感器的选配。
二、HC监测平台
监测数据发送到监控中心,软件自动对测量数据进行换算,直接输出监测物理量利用GPRS 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完成对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监控。传感器通过GPRS 接入INTERNET 网,软件可设置上线报警命令,手机短信报警能够时时掌控,PC 接入INTERNET 网络就可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控。现场供电方式可采用75w 太阳能电池板,采集箱内装配12v 锂电电池满足长期监测使用,电池使用寿命2 年。
本系统支持高压过电保护,内置防雷控制器。
1、无线传输距离可达3—15公里(可扩大),采用GPRS方式传输距离不受限制2、有线方式、无线方式可通用
3、总线式连接大量减少现场连线,降低成本,操作时易于找错和维护,工作时易于保护,便于施工
4、可同时传送1024个静态传感器的数据
5、可24小时持续测量和传送数据
6、多种供电方式:市电、锂电池、太阳能(可连续不间断使用)
7、可实现多发一收
三、监测系统结构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