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187-7114-9344
客服QQ:18771149344
聚合物修补砂浆是一种既具有高分子材料的粘接性,又具有无机材料耐久性的新型混凝土修补砂浆;抗压强度高,固化迅速,粘接性能好; 有很好的保水性能和抗裂性、高耐碱性、耐紫外线;操作简便,可潮湿基层施工,健康环保。使施工步骤变得简单、方便,耐久性与混凝土同步,缩短工期,可确保经济性。
项目 技术指标 检验结果
抗压强度(Mpa) R1≥15 16.6 R3≥25 30.5 R28≥40 52.8
拉伸粘结强度(Mpa) ≥0.9 1.73
弹性模量(Mpa) / 2.4﹡104
原强度 ≥1.0 1.8
压剪强度耐水 ≥0.7 1.5
(Mpa)耐冻融 ≥0.7 1.5
2应用范围
1、混凝土结构中破损的构件、梁、板、柱、楼梯等部位的修补;
2、建(构)筑物使用高强不锈钢绞线网的抹灰找平保护砂浆;
3、道路、桥梁中混凝土破损部位的修补;
4、机场跑道、高速公路车道及 到破损部位的修补及抢修;
5、工业厂房混凝土地坪破损部位的修补及抢修。
3典型用途
该产品主要适用于混凝土结构的空洞、蜂窝、破损、剥落、露筋等表面损伤部分的修复,以回复混凝土结构良好的使用性能。也可作为碳纤维加固找平砂浆、高性能砌筑砂浆以及建(构)筑物适用钢绞线加固的抹灰找平保护砂浆。该产品因加有多种高分子聚合物改性剂、胶粉及抗裂纤维。因此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粘接性、抗渗性、抗剥落性、抗冻融性、抗碳化性、抗裂性、钢筋阻锈性能并具有高强度等性能。
4施工特点
1、施工方便: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能。施工时无需振捣,在现场加水搅拌即可使用;
2、早强、高强:1天抗压强度可达20Mpa,能最大限度的加快工程进度;
3、抗渗性能强: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能,1.7Mpa抗渗压水不透水,符合P16混凝土抗渗性能的要求;
4、粘接性能好:如使用混凝土界面处理剂,与新老混凝土的粘接强度大于1.8Mpa,可最大程度保证高强混凝土修补砂浆与修补基层间的紧密粘接;
5、可冬季施工:聚合物修补砂浆允许环境温度在-5℃以上时,进行混凝土结构的装门面、水平面及顶面的修补室外施工;
6、耐久性强:50次冻融循环后强度无明显变化,在机油中浸泡30天后强度提高。
5施工方法
1、基层要求及处理:基层表面应平整、粗糙、清洁、无油污,无浮灰,不应有起砂、空鼓、裂缝等现象。施工前应用高压水冲洗并保持潮湿状态,但不得有积水。界面粘结时,可预先涂刷界面处理剂。
2、材料配制:将粉料:水按质量比100:13称取放置。将实际用量90%的水倒入粉料中搅拌均匀,再将剩余的10%水逐渐倒入并搅拌无结块,配好的浆料应保证在0.5-1小时内用完。
3、施工:在潮湿的混凝土基层表面先均匀涂刷一遍界面处理剂(甲:乙=3:1),聚合物修补砂浆一次施工面积不宜过大,应分条分块错开施工,每块面积不宜大于10平米,错开施工的间隔不应小于24小时。分层施工时,留缝位置应互相错开。
4、聚合物修补砂浆摊铺完毕后应立即压抹并一次抹平,不宜反复抹压。遇有气泡时应刺破压紧,表面应密实。立面或顶面的面层厚度大于10mm时应分层施工。每层抹面厚度宜为5-10M,待前一层指触于时方可进行下层施工。
6注意事项
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不必添加其他类的塑化剂等其他说明书外材料[1] 。
施工完毕后应加强保湿养护。
当气温连续5天低于5℃,进入冬季施工应采用保温措施。
7包装、贮存和运输
采用防潮包装,净重为25㎏/袋。
应存放于干燥、通风处,避免受潮。
该产品为无毒、不燃产品,可按非危险品运输。
该产品自生产之日起,保质期为6个月。超过保质期重新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加固砂浆案例
联系方式:187-7114-9344
客服QQ:18771149344
编辑建筑材料building materials ,在建筑物中使用的材料统称为建筑材料。新型的建筑材料包括的范围很广, 有保温材料、隔热材料、高强度材料、会呼吸的材料等都属于新型材料。建筑材料是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的统称。目录 1概念 2分类 3性质 ▪ 材料的物理性质 ▪ 材料力学性质 4特点 5再生 6发展 7前景 8辐射 9装饰材料 ▪ 内墙 ▪ 外墙 10保温材料 ▪ 外墙保温材料 ▪ 隔热保温材料 ▪ 板材保温材料 ▪ 系统保温材料 ▪ 浆体保温材料 11建筑材料 12相关图书 ▪ 图书1 清华大学出版社09.9 ▪ 图书2 清华大学出版社08.5 ▪ 图书3 清华大学出版社 08.7 ▪ 图书5 清华大学出版社 12.6 ▪ 图书6 清华大学出版社 12.6 ▪ 图书7 清华大学出版社 12.02 ▪ 图书8 清华大学出版社 14.06 1概念编辑 生态建筑材料的科学和权威的定义仍在研究确定阶段。生态建筑材料的概念来自于生态环境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的定义也仍在研究确定之中。其主要特征首先是节约资源和能源;其次是减少环境污染,避免全球变暖与臭氧层的破坏;第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