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围山漂流
七星岭景区
大围山以七星峰为最高峰,海拔1608米,七星峰南北两侧为浏阳河的源头,在海拔1200米范围内,
大围山七星岭景区
大围山七星岭景区
群峰逐渐浑圆融合形成西宽东窄,长约17公里的带状苔地灌丛草原,镶嵌着玉泉,天星等13个沼泽湖泊。
王母教子 c1u2o3w4u5l6a
位于七星岭景区,由一群巨石组成,其中最高的石组高约4米,由两块石头组成,形如一老妇人坐立于山顶;石组的旁边还有6块相对小一些的石块,恰似一群小孩子在聆听母亲的教导。王母教子是七星岭景区最大的石群。同时更是一处典型的地质遗迹景观--漂砾群。
玉泉寺景区
红莲寺位于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的腹地,距大围山最高主峰七星岭约2.5公里,海拔高度约1400米。由龙树菩萨的传人始建于南北朝的梁武帝时期,距今约1600年。寺院的第一个兴盛时期是在唐朝,至北宋复又扩建,南宋时期又进入第二个鼎盛时期,据说当时常住僧众达数百人。及至明初,寺院因战火而毁;后得到简单修 复,更名为玉泉寺,但规模形制已大不如前。到清末,玉泉寺再度被毁。现仅存寺院遗址,残砖碎瓦随处可见。
马尾漕景区
马尾漕景区位于公园的东部,景区以马尾漕溪流为核心,因瀑布多、气势雄伟而特色鲜明。马尾漕景
马尾槽瀑布
马尾槽瀑布
区的东部,原属东麓园风景名胜区,东麓园现有景点较少,主要有古竺装寺、关门石等。由于瀑布是负氧离子的天然“发生器”,所以该景区负氧离子含量高,而科学实验早已证明负氧离子是空气中的“维生素”,对人体非常有益。该景区为大围山公园二期工程,开发程度不高,景区的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关门石
位于马尾槽景区古竺装寺的前面,有两块巨石,高5m,宽3m,两石相对而立,形似一扇门,故被称为关门石。相传朱元璋的大将常遇春曾经在此习武,又为此石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马尾槽瀑布
位于东麓园的一片竹林上方,全程长1.6公里,这瀑布为什么称为马尾槽瀑布呢?因为整个瀑布长有30~40米,宽10米,但水的流量不大,就像马尾,所以把它命名为马尾槽瀑布。
地质公园
大围山公园范围内,漫山的花岗岩球状风化发育,其造型琳琅满目,有的如鸟巢,有的如切开的葱
地质公园
地质公园
头,有的像岩壁生蛋,惟妙惟肖。大围山地区属于花岗岩中山地貌,地貌的形成除第四纪以来流水侵蚀作用及风化剥蚀作用外,重要的是第四纪冰川的剥蚀铲刮及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具有独特性。大围山的森林风景与花岗岩地貌、冰川地貌相结合,自然风光观赏与科学知识普及相结合的景点和花岗岩形成及侵入接触关系的典型考察点及山谷冰川分期、形成发展、消亡系统的经典考察路线已初具雏形。长江中下游第四纪冰川地质遗迹最早(1931年)是由我国杰出地质学家根据江西庐山第四纪冰川地质遗迹而提出的。大围山第四纪冰川地质遗迹十分醒目。我省第四纪冰川遗迹,包括大围山在内,前人曾有所发现,并在相关调查报告中提及,但截止2007年底尚未发现比较典型的、系 统而完整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大围山地区是我省第四冰川地质遗迹发育较好,类型较全的地区,经初步观察有冰斗、冰窖、U形谷、葫芦谷、悬谷、漂砾、冰臼漂砾、冰川堆积之冰碛泥砾等,大多
大围山植物
大围山植物(19张)
集中分布地景区内及其边缘地带,在省内十分稀有罕见。可以说是湖南省第一个比较典型齐全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可与国内外著名的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媲美,大围山是湖南的庐山。这些冰川地质遗迹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又是特殊的地貌景观,是大围山不可多得的稀奇景观宝藏。大围山森林公园坐落在我省最古老的花岗岩之上,该花岗岩是江西九岭岩体西延部分,生成于8.4亿年的前震旦纪。不论是岩石性质与侵入方式与我省其它地区花岗岩比较,有其自身许多特点,引人入胜。
网站:www.dws-pl.com 大围山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