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楚辞精注精译精评 国学经典 线装书籍 手工宣纸 新校订评点本 一函四
原价:960.00元
作者:暂无
出版社:暂无
出版日期:
ISBN: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
开本:
商品标识:1101117532
编辑推荐
暂无
内容提要
总序
王守常(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北京大学教授)
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快速增长,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了小康生活。然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的任务越来越紧迫,一个古老的人生哲学命题又显现在人们的面前: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如何生活才能幸福?
这是一个人生观和宇宙观问题,也是中华民族在其文化历史进程中的规范认同问题。如“仁者爱人””、“天下为公”、“吾日三省五身”、“德不孤必有邻”、“言必信,行必果”等观念都是中国人注重修养人格的价值来源。基本道德规范是支撑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传统就是重视基本道德规范与基本道德秩序,这是当今社会重构价值观念的资源。中华民族在其数千年生活中也融会其他民族智慧并向人类社会提供了有益的价值观念,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成为当今世界文明对话的伦理基础。
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生生不息的精神追求所铸造的思维方法与价值观念是当代中国发展的资源。历史的昭示:一个民族文化的成长,要大胆向外族文化学习的同时不要忘记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返本开新”应该是*文化战略选择。
中华民族几千年璀璨的文明史,积淀了许多为历代中国人所尊崇的奇葩瑰宝。《周易》、《老子》、《孙子》、《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楚辞》、《坛经》、《颜氏家训》、《阴符经》、《贞观政要》、《通书》、《近思录》、《弟子规》、《三字经》、《忍经》、《菜根谭》、《曾国藩家书》等。这些国学经典都从不同的高度、角度告诉我们应该如何为人、做事,“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与人为善”、“与物为春”、“以人为本”、“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等训诫构成了中华传统美德博大精深完备系统。这些传世的文献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建设中国人共有的精神家园的珍贵文献。
时下,中国社会出现“国学热”,各种讲国学常识和名家讲国学的读物不难找到。但是,审视历代留下各类注本难易参差,亦有注疏错误。尤其新近翻刻出版的国学书籍还无法满足读者的要求。注译精良、讲解恰当而适合社会各界人士学习的国学精注精译精解类书籍又少之又少。为了适应这一需要,在“善品堂藏书”创始人何德益先生的倡导下,线装书局联合“善品堂藏书”,编辑出版了此套线装本《国学精注精译精评系列丛书》文库。
“国学精注精译精评文库”由我担纲主编,著名学者、北京大学资深教授汤一介先生担任总顾问,中国文化书院学术总支持。首期出版的中央党校教授任俊华先生评点,并陆续推出海内外重要学者的新评点著作。
因此,这套书祈望质量上乘,集学术性、普及性和收藏性于一体,雅俗共赏,为助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贡献绵薄之力。希望该套丛书对有缘人能有所启迪和帮助。是为序。
王守常 2014年元月
编者简介
峻骅教授:
峻骅,即任俊华教授之笔名,号潇水峒瑶,1966年3月30日生于湖南永州潇水千家峒,瑶族,哲学博士,编审,中国人民大学应用伦理学出站博士后。现担任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导、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外哲学室副主任、《哲学与社会》副主编。兼任华民慈善基金会特邀研究员、太湖书院高级研究员、长白山书院特邀研究员、教育部研究生学位论文评议专家、全国社科基金通讯评委、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先秦史学会傅说文化研究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华夏国际易道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北大中国文化发展论丛》编委和《中国绿色画报》编委。曾经担任过中文核心期刊《湖湘论坛》副主编、中国伦理学会会刊《伦理学研究》常务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湖南省孔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行政和学术领导职务。著作有《再塑民族之魂》(2001)、《环境伦理的文化阐释》(2003)、《中国古代官员创新之道》(2012)和《战略创新与管理之道》(2013)等10余部(含合著),发表文章《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资源》、《什么是慈善》、《“德”字考辨》等200余篇,主持和参与课题研究10余项,获科研、教学、编辑成果奖励60余次,尤其是获得湖南省“百人工程”伦理学人才、湖南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图书优秀畅销书、湖南省优秀教师并记二等功(1995)、中央党校学位研究生优秀教师、湖南省十佳理论编辑、湖南省双十佳编辑、湖南长沙十大藏书家等殊荣,研究方向以中国哲学和国学为主,涉及管理哲学、环境哲学、战略哲学和慈善文化。
内容简介
《楚辞》运用楚地(今湖南、湖北、安徽西部一带)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论》)。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都承袭屈赋的形式,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较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本书共分原文、注释、译文和评点四部分,作者评点独到,通俗易懂,大量参考和吸取前人的学术成果,又大胆提出自己的研究心得,是一本雅俗共赏、极富学术价值、收藏价值、馈赠价值的国学著作。
内容目录
《楚辞》是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汇编成集,计十六篇,定名为《楚辞》。是为总集之祖。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分别是:《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九辩》《招魂》《大招》《惜誓》《招隐士》《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这个十七篇的篇章结构,遂成为后世通行本。
在线试读
后皇嘉树,橘徠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可任兮。
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