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
采用单颗大功率LED 80W作为光源,运用独特的多颗芯片集成式单模组光源设计,选用进口高亮度半导体晶片,具有导热率高,光衰小,光色纯,无重影等特点;
独特的散热体设计,与电器盒完美结合,有效将热量传导扩散,从而降低灯体内的温度,有效保证了光源和电源的寿命;
散热体表面进行阳极氧化防腐处理,结构紧凑美观;
绿色环保无污染,不含铅、汞等污染元素,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
显色性好,对实物颜色的呈现更真切,各种光色可选,能满足不同环境的需求,消除了传统灯具色温偏高或偏低引起的压抑情绪,使视觉倍感舒适,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采用恒流恒压控制电源,适用电压宽,全球通用,克服了因镇流器产生电网、噪音污染和引起的灯光不稳定,避免了工作中给眼部带来的刺激、疲劳;
装饰效果佳,采用特殊的表面处理工艺,外观新颖,安装简单,拆卸方便,适用范围广。 LED工矿灯主要应用场所:生产车间、厂房、仓库、公路收费站、加油站、大型超市、展览馆、体育馆、大厅、会议室、商场等照明应用。 比速光电总经理蔡天平:没有品质,何谈品牌?香港比速光电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比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天平
新世纪LED网记者:听说您之前做过媒体的,后来为何会选择切入LED行业,这两者间跨度很大。您自身又是如何做好这一角色转换?蔡总:早期,我们的家族生意就是做传统灯饰。早在我高中时期,我们家就销售一些开关插座电源之类的小五金产品。那时,我就对电子很感兴趣,还考取家电二级维修证。1992年大学毕业后我还做了几年物理老师,对电子物理方面的原理很熟悉。 其实,从灯饰照明行业整个发展历史来看,作为中国灯饰之都的古镇并不是最早做灯的,最早是在温州矮凳桥。在1992-1995年的三年间,由于家族生意的关系,我经常去温州矮凳桥,因此对传统灯饰产品市场及产业链发展情况非常熟悉。那个年代比较多的都是灯盘,吸顶灯之类的,花样也不多,配件也比较有限。1994-1997年间,我还自己设计一些灯饰产品,对灯具设计与制造有很深刻的了解。那时中山海州和古镇齐名,一个是灯饰生产基地,一个则是灯饰销售中心,而且那时中山的产品款式都紧跟欧美等发达地区的潮流。所以,慢慢地,古镇灯饰发展势头超越矮凳桥,灯饰产业发生转移,很多浙江人到古镇做灯。现在古镇灯饰企业领军人中就有近9成是浙江人。 后来,我加入到《经济日报》深圳记者站,积累了丰富的企业资源。当时很多朋友都下海做生意。那时,LED刚刚进入国内,我敏锐地感觉到,LED将会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加上我毕业之后还做过物理老师,对半导体领域比较感兴趣,LED照明的基本原理对我来说驾轻就熟。于是,我选择切入了LED照明应用领域。2年前,我就发现,已经有部分家庭内安装了LED射灯,当时批发价为百元以上。后来我调查之后,发现其成本价和售价比还有不少的差距。而且从其散热系统、电源以及光源等方面都仍存在降低成本的空间,所以,当时我们志在生产出一种性价比高的LED产品,并计划2年多全面推向市场。虽然这一想法还是过于理想,但我相信随着LED技术上的突破及成本上的下降,不久的将来,LED价格将会大幅降低。“产品不仅要好,更要性价比高”新世纪LED网记者:当前,LED行业竞争激烈,比速光电主要靠什么来制胜?蔡总:产品才是硬道理。今年,我们比速光电主要推出集成光源四类灯,包括LED工矿灯、LED隧道灯、LED投光灯、LED路灯等。其中,LED工矿灯主要用在工厂、大型超市、仓储等场所,用量很大,很有前景。我们还花了很大精力研究出一款LED日光灯,由于在产品结构设计和二次光学处理方面花足了功夫,其出光的效果与普通日光灯没有区别,能让人感觉不出是led产品且能做到85%以上的出光效率。 现在,绝大部分LED工厂都是买外壳、电源、光源等直接进行组装加工,产品比较粗糙,质量更是参差不齐。我们则在产品研发方面下足功夫,不只是简单地买配件来进行加工,而是从整体结构上保证LED灯具产品的稳定性。比如我们最近所接触到的来自阿斯塔纳等城市的国外客户,他们对产品要求非常高,为此,我们在产品内部结构上进行了很多次修改,比如做导槽、加热管、开发新的模具。现在第一期,他们先定了20盏路灯来做试验。我们力求做到客户满意、产品达标。 在产品导热方面,我们比速光电也进行了技术革新。在工艺和结构方面,我们采用纳米涂层,进行很多次实验验证,产品性能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目前,我们的6款LED产品正在申请专利。除了自主研发生产外,我们还会博采众长,广泛吸收各类厂家的优势,并聘请一些芯片专家、研究所的结构工程师,设立专家顾问团,进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