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都在推行ISO9000/14000标准化管理体系,但是据了解其中不少企业也仅仅只是为了哪一张证书而已,好像是通过了ISO管理体系就表明了企业具有了一定的身份,这样向外界推介企业、产品、品牌时就有了一张王牌,基于这样的心理预期,很多企业在ISO9000/14000体系管理上走形式主义搞表面文章。
每年都要花费高额成本维护体系运行,仅仅只是为了每年通过审查机构的外审而继续获得证书,即时在审核时被外审机构揪出问题,也要想方设法摆平外审人员,一般都很凑效,也都能顺利拿到认证资格。这大概是目前的企业推行ISO9000/ISO14000的普遍现状,这种消极应付和形式主义其实会对公司管理文化造成很大冲击,也进而冲击到企业文化。
人们永远不是听你所说的,而是要看你实际做的,你把自己企业口头标榜成如何要管理标准化,而在推行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时又大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这种“造假”文化必然影响企业员工的心态、思想和行为,文化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和蔓延的,本来管理者认为只是应付ISO9000审核而已,可长期的后果是员工们会习惯性地认为程序文件、管理办法这些东西都是形式化,只是为了应付外审,即时某项程序或管理办法和我们工作联系非常紧密,可能还会深受其错误思想意识习惯毒害,毫无意识地受文化影响而说一套做一套。
ISO体系思想精神是“写你所说,做你所写”,其管理体系应该是企业的管理模式的一种很好参考,运用ISO管理体系来管理企业应该也是非常有效的,它为企业营运提供了一套实用的管理框架和管理机制。一般分为四个部分:管理手册(提供组织结构、管理框架、方针政策、职能职权),程序文件(工作流程规范),管理办法和作业指导书(细化管理流程,并分解到实际作业的标准化)、表单记录(工作执行和记录跟踪),这个体系的理论架构就是一套很好的管理模式。
如果企业认同这一点,把它真正当作一门管理技术和方法来实施,而不是应付外审机构审查,效果应该会发生质的变化。
1、加强控制措施,减少无效消耗。
对于获得一定产品而发生的有效消耗,在一定生产条件下是一定的,是相对固定不变的;对于获得一定产品而发生的无效消耗,是相对变化的,是普遍存在的。
后者是控制的对象,要通过ISO9000一系列措施对这一消耗进行控制,使其降低到最低点。
2、加强企业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促进经济技术同意。
企业需要的不是单纯的技术而是经济技术,从技术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出发,重视技术进步,对降低成本有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技术上的新成果只有在经济上需要且有采用它的条件时,才能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地应用;另一方面技术的进步也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3、加强内涵控制,推动外延控制。
一般来讲,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是按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步骤展开的。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内涵成本控制阶段。这是初步成本控制阶段,主要是打好基础。第二阶段,外延成本控制阶段。这一阶段是完善发证阶段,主要是系统控制。
这一阶段的控制措施由经济管理型转向了技术管理型,发送了质的飞跃。这是因为随着企业外部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企业增支减利因素不断增加,单纯靠内涵控制已不能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
因此,企业必须通过ISO9000认证让内涵控制为主转向以外延控制为主,并逐步形成外延控制体系,从而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消化能力和发展能力,逐步使成本达到最小化。
保定ISO9000 阜平ISO9000、顺平ISO9001,曲阳ISO9000、高阳ISO9001,容城ISO9001认证、满城ISO9000认证,徐水ISO9001认证、涞水ISO9000、涞源ISO9001认证,安国ISO9000、安新ISO9000认证,雄ISO9001、博野ISO9000、清苑ISO9000认证,定兴ISO9001、望都ISO9001、高碑店ISO9000 定州ISO9000 定州ISO9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