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烟雾探头感应器 | 品牌:联卫 | 型号:CO100 |
产品概述
本产品为烟雾一氧化碳气体复合型探测器,用于探测初期火灾的发生,同时可用于检测一氧化碳气体的泄漏,烟感部分采用烟雾中的颗粒折射红外光的原理探测火灾。气感部分采用电化学气敏传感器探测一氧化碳,当探测器探测到一氧化碳泄漏并达到探测器设定报警浓度或探测到烟雾并达到报警浓度时,探测器红灯闪烁,并发出报警声。产品适合家庭住宅区、楼盘别墅、厂房、商场、仓库、写字楼等有可能产生一氧化碳气体泄漏或发生火灾的室内场所的安全防范。
主要技术参数对比
型 号 | VS-CO100 | VS-CO100-2 |
工作电压 |
DC3V电池 |
DC3V电池 |
产品类别 |
独立型 |
独立型 |
灵敏度 |
烟雾:2.06%ft±1.3%ft;一氧化碳:150ppm±50ppm |
一氧化碳:150ppm±50ppm |
工作温度 |
-10℃-+50℃ |
-10℃-+50℃ |
产品尺寸 |
Φ104*51mm |
Φ104*51mm |
型 号 | VS-CO100 | VS-CO100-2 |
AC100-240V |
||
DC3V |
√ | √ |
独立型 |
√ | √ |
离子式 |
||
光电式 |
√ | |
静音功能 |
√ | √ |
报警输出 | √ | √ |
报警声压 |
√ | √ |
吸顶安装 |
√ | √ |
安装注意事项
1.由于一氧化碳比重比空气略轻,且火灾产生的烟雾在空气中会上升,因此在安装探测器时,一般安装在较高处,若采用壁挂安装,一般安装在低于天花板0.3-1.0米,若采用吸顶安装,则直接安装于天花板上即可。
2.用安装螺丝将探测器支架固定在墙面或天花板,挂上探测器。
3.家庭安装时还应注意,安装位置不能离燃气炉具太近,以免探测器受到炉具火焰的烘烤;不能安装在油烟大的
地方,以免引起误报警或导致探测器的进气孔进气不畅,从而影响探测器的感应灵敏度;也不能安装于排气扇、门窗边与浴室水汽较大处。
操作说明
1.将2节1.5V AA电池装入探测器,探测器进入预热状态,绿灯闪烁,约1分钟后,绿灯熄灭,探测器进入正常检测状态。
2.预热状态后,探测器进入正常检测状态,此时绿灯每隔30S闪烁一次,指示探测器供电正常。
3.在探测器使用过程中应周期性检测探测器工作是否正常,可按测试&静音键进行检测,此时,红灯闪烁,同时蜂鸣器随其发声,前后会有两种不同的发声及闪烁频率,前者节奏较慢,为烟雾报警指示状态,后者为一氧化碳。探测器检测周期应适当,不宜过长,以节省电能,建议一个月检测一次。
4. 烟雾报警或一氧化碳报警还未解除情况短按测试&静音键,则进入静音功能,静音状态,红灯依旧闪烁,蜂鸣器停止发声,若报警一直未解除,则在约10分钟后,静音自动解除,蜂鸣器继续发声。若10分钟内报警解除,则探测器恢复至正常检测模式。
5.探测器具有烟感故障检测功能,当烟感探头出现短路、断路或其他不良状况时,探测器会自动检测到,并发出故障信号,每隔1分钟,黄灯在较短时间内连续闪烁两次,同时蜂鸣器伴随发声,以提示用户。
6.在使用过程中探测器会出现低压状况,当电压低于2.4V时,探测器会周期性发出低压故障信号,黄灯约30S闪烁一次,同时蜂鸣器伴随发声。
现象分析及故障排除
警情处理
当探测器出现一氧化碳报警时,此时应做如下处理:
1.立即关闭管道阀门。
2.避免开关各种电器。
3.立即打开窗户,使室内空气流通。
4.检查气体泄露原因,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及相关专业人员处理。经检查如果探测器为误报,则用户应检查探测器的安装位置是否合适。
当探测器出现烟雾报警时,此时应做如下处理:1.查看探测器报警原因,若为吸烟等其他原因引起的非火灾性报警,及时将烟雾源头撤离,即可解除报警。如果检测探测器为误报,则用户应检查探测器的安装位置是否合适。
2.若出现火灾,且火情不是很严重,此时可拿灭火器,及时将火扑灭。
3.若火势较大,此时应立即报警,同时用正确的方法逃生。
注意事项
1.为了保证产品的正常工作,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探测器低压报警,请及时更换电池。
2.在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
3.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孔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
4.在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15m,探测器距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一半.
5.为保证产品的灵敏度,每隔一个月需要用软毛刷清洁探测器表面,清洁时必须先断开电源。避免在探测器附近喷洒空气清新剂,发胶,油漆或其它的气雾剂。
6.探测器气感部分采用的电化学传感器使用寿命为5年,当超过使用寿命时,请及时更换。
7.不要用清洁剂或溶剂擦拭探测器。化学物品会永久性损坏或短暂性污染传感器。
8.在使用过程中,若遇到产品故障,请及时与供应商联系,不要私自拆卸修理,以免发生意外。
9.本产品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但不能确保万无一失。为了您的安全,除了正确使用本产品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提高警惕,加强安全防患意识。
10.本产品必需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定期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