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雕历史源远流长。远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微型雕刻。战国时的玺印小如累黍,印文却有朱白之分。众所周知的王叔远的《核舟记》,也是中国历史上微雕艺术的经典之作。近代微雕大师于硕,与吴南愚有“南于北吴”之誉,于硕于金石书画之外,精于微雕,1915年其作品《赤壁夜游》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牌奖。天津博物馆收藏其作品六件
早期受观看和雕刻设备的限制微观雕刻较少,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能够用于观看更微小物体的仪器和极精细又坚韧的工具出现,致使微雕作品越来越小,雕刻难度也越来越大。微雕有雕和刻两种形式,雕指圆雕浮雕等阳雕,刻指阴雕,一个偏重空间艺术,一个讲究平面艺术,历史上把这两种艺术形式统称为中国的微雕艺术,微雕因精细,对材质要求很高,《核》、《骨》、《象牙》、《竹》等都是《微雕》的很好材料。
“微刻”是以刀代笔,绘画写字,不但有刻还有设色;讲究绘画艺术,”圆雕浮雕透雕”讲究雕塑艺术,不同的只是微小而已
微雕还有软派硬派之分,软派是在象牙发丝等软材料雕刻,硬派是在玛瑙玉石瓷器等6度以上的硬质材料雕刻,相对难度来说,硬材雕刻难度更高
公司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松芝万象城B座1706室
联系方式:0551-65567637
400-636-3387
联系邮箱:1047226602@qq.com
网址: www.njdej.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