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nm长波和254nm短波紫外光;*带放大目镜的抽屉式观察暗箱;*专用钻石分级装置,台面和亭部两种观察方式;*能方便地在暗箱外移动被测钻石,以便比较分级。紫外荧光灯用于激发宝石样品的荧光,通过观察宝石发光性的特征,提供鉴定宝石有用信息。FUV-4型紫外荧光灯除了提供长短波紫外光外,还有两大优点:①设置了观察目镜,能对样品进行放大观察;②抽屉式观察暗箱,不仅能够达到在暗室环境观察的效果,而且,放取宝石方便快捷,这两项举措(获得专利:2006200967311)都加强了对弱荧光及荧光分布特征的观察效果。*365nm长波和254nm短波紫外光;*设置了带放大目镜的观察口,能对样品进行放大观察;*抽屉式观察暗箱,不仅能够达到在暗室环境观察的效果,而且放取宝石方便快捷,这两项举措(专利技术ZL200620096731.1)都加强了对弱荧光及荧光分布特征的观察效果;*专用钻石分级装置,台面和亭部两种观察方式任选,还能方便地在暗箱外移动被测钻石,以便比较分级。*无荧光软质底板,更有利于观察效果和保护宝石不被划伤;
![](http://img3.makepolo.cn/img3/006/634/100013900634_14072945857151.jpg)
操作要领
1) 将清洗后的待测宝石放置于五反射的背景上
2) 打开紫外光源,选择长波(LW)或短波(SW)紫外光
3) 将宝石靠近紫外光源,在黑色的环境下观察宝石
4) 记录所用紫外光源的类型和宝石的反应(颜色和强度)
5) 关掉紫外灯后,宝石仍然在发光则具有磷光
△ 根据荧光强弱,紫外荧光强度常分为强、中、弱、无四级
主要用途
1) 帮助鉴定宝石品种:某些强荧光的宝石具有鉴定意义,如红宝石中的红色荧光
2) 帮助区分某些天然宝石与合成宝石:如大多数天然蓝宝石无荧光,维尔纳叶法合成的蓝宝石有荧光
3) 帮助区分某些天然宝石与人工处理宝石:某些酸处理的翡翠有胶充填时,充填胶有荧光
4) 帮助鉴别钻石及仿制品:钻石荧光颜色、强度变化较大,呈现不同的特征,这一现象对群镶钻石具有鉴别意义
△ 注意事项:1)避免直视短波紫外线2)不要用手或镊子持样品3)要从几个不同方向上检测宝石4) 同类宝石的不同样品的荧光可能有明显差异5) 紫外光可改变某些宝石的颜色6) 紫外荧光只能作为辅助性测试手段,不能作为决定性的证据
![](http://img3.makepolo.cn/img3/006/634/100013900634_14072946085293.jpg)
紫外荧光灯在鉴别天然翡翠与处理翡翠中的几个例外
不同的宝玉石由于所含主要物质成分和杂质成分的不同,在紫外红的照射下,会发出程度不等,颜色不同的可见光,称为紫外荧光。紫外荧光灯是利用在长波365nm或短波253.7nm的紫外线照射下,不同的宝玉石发出的紫外荧光特征会有不同,从而达到鉴别宝玉石的目的。
![](http://img3.makepolo.cn/img3/006/634/100013900634_14072946491813.jpg)
![](http://img3.makepolo.cn/img3/006/634/100013900634_14072946582376.jpg)
![](http://img3.makepolo.cn/img3/006/634/100013900634_14072946676019.jpg)
众所周知,翡翠B货和B+C货都是经历了强酸浸蚀和有机胶充填或者充蜡的人工处理过程。在紫外荧光灯照射下,有机胶和蜡都会发出明显的紫外荧光;而天然翡翠因不含有机胶和蜡,在紫外荧光灯下一般不会发出紫外荧光。因此,紫外荧光灯往往作为鉴别天然翡翠和B货、B+C货等处理翡翠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在珠宝质检站常规检测中广泛使用,而且,一般凡是会发出紫外荧光的翡翠制品,都将可能作为是处理翡翠(B货或B+C货)看待。
但是,我们在长期的翡翠制品质量检验过程中发现,尽管大部分的翡翠制品在紫外荧光灯下遵循上述规则,也常会出现一些例外,稍有不慎,可能会对翡翠制品造成一些误判。
具体在紫外荧光灯下会出现的例外情况的翡翠制品包括如下方面:
1、翡翠浸蜡会导致紫外荧光
天然翡翠中如果含有较多的蜡,也会出现紫外荧光。翡翠制品加工过程中,一般在抛光工序完成以后,都会放到融化的石蜡中浸泡一段时间,由于部分蜡浸入到翡翠中的表层,使翡翠显得更加圆润透亮,俗称“穿蜡”过程。正常的天然翡翠,“穿蜡”只会让少量的蜡附着于表层,增加其光亮程度,在紫外荧光灯下不会产生明显紫外荧光。但是,当蜡在翡翠中有相对量的集中时,就会导致产生紫外荧光,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蜡在雕刻的沟槽中局部集中,导致局部荧光。翡翠雕件的沟槽内,往往难以抛光到位,会有蜡的局部集中,在荧光灯下就可能会出现一条线状的局部荧光。
2)翡翠中有裂隙存在出现的局部面状荧光。有开放性裂隙的翡翠制品,在浸蜡过程中,会使蜡充填于裂隙之中,这可以掩盖裂隙的存在,但由于蜡在裂隙内的过于集中,在紫外荧光灯下会有裂隙的部位产生面状局部紫外荧光。
3)翡翠质地结构疏松。当结晶颗粒粗大,质地结构比较疏松的翡翠,在“穿蜡”过程中会使蜡过多地渗透到翡翠的矿物间隙内部,使蜡相对集中,从而导致翡翠出现整体紫外荧光。这在一些质地差、种水干的翡翠中,如种水比较干的黄翡和紫罗兰翡翠中表现尤为明显。
2、部分天然紫罗兰翡翠会出现紫外荧光
部分天然紫罗兰翡翠会出现整体紫外荧光。紫罗兰翡翠会出现紫外荧光可能与两方面原因有关:
1)紫色翡翠的致色元素所致。一般认为紫罗兰翡翠的紫色是翡翠中含有Mn和Fe所致,Mn在不同光波的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颜色变化,如一些紫罗兰翡翠在带黄色的灯光下显示的是粉紫色,白色灯光下则是表现出蓝紫色。因此,在紫外光照射下,一些紫罗兰的致色元素由于受到激发,也可能是导致产生紫外荧光的原因。
2)紫罗兰翡翠中所含的人工浸蜡所致。一般天然紫罗兰翡翠较其他翡翠品种结晶颗粒会粗大一些,质地结构比较疏松,在翡翠赌石中也有“十椿九垮”之说,即当切赌翡翠赌石毛料时,如果切开是紫罗兰(椿色)翡翠,十个之中会有九个因为结晶粗糙、质地疏松而赌垮。因此,如前所述,在翡翠制品制作的“穿蜡”过程中,蜡对紫罗兰翡翠的浸透能力往往比较好,使得紫罗兰翡翠内的蜡含量比较多,在紫外灯照射下,将会出现整体的紫外荧光。
国家宝玉石标准中规定,经过强酸浸蚀和注胶或注蜡处理的翡翠制品属于处理翡翠。其前提是经过了强酸处理过程后,再进行注胶或注蜡处理,这使翡翠的成分和结构产生了破坏。而传统的“穿蜡”过程并没有进行过强酸浸蚀处理,不会对翡翠结构产生破坏,因此不能归结到处理翡翠范畴。所以,“穿蜡”过程导致翡翠局部或整体含有蜡而引起的紫外荧光,也不能当作是处理翡翠产生的紫外荧光。
由此可见,紫外荧光灯在鉴别天然翡翠与处理翡翠(翡翠B货和B+C货)中虽然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但不是绝对的。不能说凡是在紫外荧灯光下会出现紫外荧光的翡翠都是处理翡翠,会有一些例外。在经过传统的“穿蜡”制作过程以及天然的紫罗兰翡翠制品中,尤其是质地本身比较粗糙的翡翠中,可能会产生的局部或整体的紫外荧光。
天然翡翠和处理翡翠产生紫外荧光不同的是:局部荧光只在天然翡翠中出现;经过处理的B货或B+C货翡翠出现的是整体的荧光,也就是整个翡翠出现均匀的紫外荧光;天然翡翠产生的整体紫外荧光主要在一些质地粗糙的翡翠或者是紫罗兰的翡翠中。因此,在翡翠产品质检过程中应当格外仔细,给予正确评价,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判断失误。
同时,B+C货翡翠是经过强酸浸蚀后再染色和注胶的翡翠,如果染色比较深时,染料会将紫外荧光所掩盖,使其与天然翡翠一样,看不到紫外荧光,也需多加小心。
![](http://img3.makepolo.cn/img3/006/634/100013900634_14674469971597.jpg)
![](http://img3.makepolo.cn/img3/006/634/100013900634_14674470005343.jpg)
![](http://img3.makepolo.cn/img3/006/634/100013900634_14674470056570.jpg)
![](http://img3.makepolo.cn/img3/006/634/100013900634_1467447037364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