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絮凝剂在反渗透预处理中的应用
反渗透是制备高纯度水的一种工艺方法,在纯净水、矿泉水、饮料、制酒、制药等行业被广泛应用。
反渗透系统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会不同程度地出现水量下降、R/O各段压差增大、产品水质降低、盐透率增加等现象。原因是进水中的有机物、胶体、细微的悬浮颗粒在膜表面积聚而沉积,造成膜污染积垢。此时R/O膜需要清洗甚至更换,严重的造成停产等经济损失。
为确保R/O系统达到设计产水率,减少膜的药洗频率,延长R/O膜的使用寿命。R/O系统生产厂商会在系统前端配置多层过滤器的预处理系统,并在过滤器前端注入高效絮凝剂,将水中悬浮物颗粒、有机物、胶体等凝结成较大的絮体,被多层过滤器排除。从而提高预处理系统的过滤效果,确保进水水质。对于不同的原水水源不同通量的系统,SDI的要求也不同,一般要求进入膜前的水质SDI小于4.浊度应小于0.2NTU,尽量越小越好。
ST絮凝剂是专门针对反渗透预处理的特征而研制,具有阳离子度高,分子量大、絮凝剂沉降速度快,不成凝胶,适用水质范围广等优点,能显著降低SDI值,是反渗透预处理系统的理想絮凝剂。
加氯杀菌后,水中含有残余氯,会对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复合膜)反应后又会产生三卤甲烷,对人体有较大危害,ST絮凝剂能去除部分余氯,减少余氯对膜的损害和三卤甲烷前体的生成。
有机物是反渗透膜最主要的污染物,是重点清除对象,而ST絮凝剂由于其特殊性能,对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有特效。
水中细微的悬浮物颗粒也是反渗透膜的主要污染物。一般系统会在高压泵前端安装5u的微过滤器,>5u的颗粒会被拦除,而<5u的颗粒仍会通过滤器而污染反渗透膜,ST絮凝剂能将细微颗粒絮凝成较大絮体,通过过滤器排除。
Fe³⁺一般以胶体形式存在于水中,用曝气和锰砂过滤器能去除部分较大块的胶体,但小块胶体无法阻拦。ST絮凝剂会将小块胶体絮凝成较大絮体,帮助锰砂过滤器清除Fe³⁺。
ST絮凝剂加入应处应在设备进水口。ST絮凝剂一般用量在0.7-2mg/L之间,下表以设备进水为自来水时的参考用量,用户应根据各自的进水水质,参照下表做适当调整。当最大用药量时,SDI值仍未达到安全运行数据时,应认真检查前段进水水质,以免加药过量造成反渗透膜污染。
设备进水量(吨/时) ST絮凝剂用量 | 稀释液用量 Kg/h | ST絮凝剂用量 Kg/h |
200 | 30 | 0.3 |
100 | 15 | 0.15 |
50 | 7.5 | 0.075 |
10 | 1.5 | 0.015 |
使用时应注意;
1 、建议使用时稀释100倍。
2、稀释时必须搅拌均匀,以免造成瞬时过量。
3、稀释时搅拌速度不宜过快,以<150转/分为宜。
4、为防止srso₄等微溶盐结垢,设备厂商会建议投加阻垢剂来解决,当阻垢剂和ST絮凝剂同时使用时,必须确认两者兼容性,如果两者不兼容则会造成反渗透膜不可逆转的损害。
不尽事宜请咨询本公司技术部或药商供应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