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特点:
仪器设计成掌上型,防雨防尘设计,其体积仅手机大小,内置可现场更换式锂电池,含电池重量仅为250克。
仪器内置3个24位高精度采集通道,通道具有极宽的频带(0~6KHZ),在10~500HZ采样率下具有134db的动态范围。
最高采样率可达30KHZ。采集长度在采样率≤1kHz时可达4GB/ch,2kHz~30kHz为8KB/ch(可扩展到64KB/ch)。
仪器内置高灵敏度、高精度授时GPS(授时误差小于30ns,单机定位精度3米)和无线通讯及大容量micro SD卡(4~16GB)数据存储,每台仪器具有唯一64位的身份码。其采集触发方式可选择人工定时、无线授时等。
仪器内置的无线通讯模块采用美国digi公司的无线组网模块,最大组网节点数可达6万余个,节点间可视通讯距离3200米,主要利用其发送采集命令和仪器自检参数,也可发送经压缩的采集数据样本(仅供监视记录质量用的位图),因传输速率不高,不建议直接传输原始数据,以免占用过长时间,原始数据存储于SD卡内,待收工后回放。数据回放可采用读卡或无线联网读取。
主要应用领域:
折射波法和广角反射法
通常用源。为了取得地壳和上地幔介质内的信息,往往在长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测线上安放几十个到上百个流动遥测地震台站(台站距 1~10公里不等)。通过数字记录系统记录地震数据。用此法可得到区域性的速度界面轮廓和较精确的折射波界面速度,后者可以用来作岩性对比。
近源垂直反射法
分源和非源两种。非源有重锤、连续振动震源、气爆源()和电能震源。由于震源能量较小,只接收近源反射信号,所以测线排列较短(<10公里),台站距较密(50~100米)。野外采用组合激发,组合接收,多次覆盖的多道接收技术;用统计方法压制无规则干扰波和规则干扰波,以获得高信噪比和高分辨率信号。经过数据处理,获得速度界面形态,断层产状,板块接触形态和含油、气地层形态等方面细结构信息。
主要技术指标:
1,道数:3道
2,频带范围:0~6kHz
3,动态范围:126db
4,模数转换:△Σ24bit
5,采样率:2.5Hz~30KHz(15挡可设)
6,采样长度:4GB /ch(rate:2.5Hz~1kHz )
8KB/ch(rate:2kHz~30KHz)可扩展
7,最大输入信号:10v
8,等效输入噪声: 0.6uv(rate:1kHz)
9,输入阻抗:30kohm
10,内核处理器:ARM9
11,内置GPS:授时误差 30ns,定位精度:3m,灵敏度 -146dbm(可 在茂密森林中工作)
12,内置无线通讯:2.4GHz 节点间可视通讯距离3.2KM,山区实际通讯距离约300m,通讯速率 250kbps,最大组网节点数65535个
13,内存:4~16GB micro SD
14,显示:128*32点阵反光屏,带背光
15,平均功耗:采集时140MA,待机时30MA
16,电池容量:7.2V/1.6AH,可供连续采集使用10小时,待机50小时。可外接12V电瓶或太阳能电池连续工作。
17,体积:100*60*40mm
18,重量:250克
19,使用环境:-20~65℃ 可在雨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