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输送机通常由螺旋输送机本体、进出装置、驱动装置部分组成。 螺旋机本体由头节、中间节、尾节三部分组成。一般情况下,出厂总装时将螺旋输送机中间节按长度长短依次排列,最长的中间节靠近头节,相同长度的中间节则挨在一起,如果有特殊要求,则在订货时给出排列顺序。 在螺旋输送机头节内装有支推轴承承受轴向力,在中间节和尾节内装有用轴承支承螺旋轴,此外,在螺旋输送机尾节内还装有可轴向移动的径向轴承以补偿螺旋轴长度的误差和适应温度的变化。 螺旋输送机螺旋面的形式有实体螺旋(S制法)和带式螺旋(D制法)两种。各螺旋轴之间采用法兰式联接, 保证了联接轴的互换性,便于维修。 螺旋输送机机盖为瓦片式并用盖扣夹紧在机壳上,若需改进密封性能,用户可自行在机盖与机壳间加防水粗帆布。 螺旋输送机进、出料装置有进料口,方型出料口,手推式出料口,齿条式出料口四种,由用户在使用现场在机体上开口焊接。布置螺旋输送机进、出料口位置时应注意保证料口至端部的距离,同时避免料口与吊轴承加油杯、机壳联接法兰、底座等相碰。螺旋输送机安全操作 螺旋输送机已成为整个生产环节中的重要设备之一。结构先进,适应性强,阻力小、寿命长、维修方便、保护装置齐全是螺旋输送机显著的特点。在螺旋输送机运行前,首先要确认螺旋输送机设备、人员、被输送物品均处于安全完好的状态;其次检查各运动部位正常无异物,检查所有电气线路是否正常,正常时才能将皮带输送机投入运行。 最后要检查供电电压与设备额定电压的差别不超过±5%。
螺旋输送防破碎技术及其应用:外螺旋溜槽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德国,70年代广泛应用于德国及英国的井下直立煤仓,其螺旋溜槽嵌入煤仓壁中,建造方式一般采用混凝土块或现浇混凝土砌筑。直到80年代末期外螺旋溜槽技术才被引入我国,之后,该技术在国内逐渐得到推广。螺旋输送防破碎技术在我国煤炭行业的广泛应用也极大地推动了该项技术的发展,各企业根据自身特点,设计出了与本企业相适应的螺旋输送防破碎装置。螺旋输送防破碎技术是通过安装螺旋输送装置来解决各转载环节物料落差大、破碎率高、噪声大、粉尘多的问题,主要用于转载环节及料仓的块状物料的防碎运输。螺旋输送技术通常采用内含跌落平台的折返式溜槽或螺旋溜槽,但多数效果不够理想。对于煤仓内的螺旋溜槽,按其布置形式,可分为内螺旋溜槽和外螺旋溜槽两种。内螺旋溜槽安装在煤仓内,采用钢结构设计;外螺旋溜槽则紧贴仓壁嵌入式安装,通常为钢筋混凝土浇注而成。 对于煤炭行业来讲,内螺旋溜槽一般根据自己的生产经验设计,由于结构强度低,溜槽承受仓压大,在国内很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