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是污水处理厂以及污水站污水处理后的必然产物,未经过很好处理处置的污泥进入环境后,将会直接给水体和大气带来二次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活动也将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污泥在处理上是非常慎重的,污泥在处理上可分为污泥脱水工艺与污泥干化工艺两种,以下主要介绍不同类型的污泥脱水机的各自优势。
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大致有:物化污泥、生化污泥、物化生化混合污泥等三种。
各种污泥对脱水机的适应有一定的不同,目前国内污泥脱水机的常用机型有:离心式、滤带式、螺旋环牒式及板框式。沉淀污泥的脱水,絮凝剂的选用及配比操作很关键,絮凝效果好,污泥的脱水相对的顺利。以下简单介绍三种机型的实际使用情况,供甄选:
离心式:三种污泥均能适应,但耗能高、高转速导致噪音大。滤带式:适应物化污泥,且滤饼含水率低,对混合污泥和生化污泥的适应性差,回流污泥多,反冲洗用水量大、能耗高,维修复杂。螺旋环牒式:以日式样机为代表的第一代脱水机国内已推广应用了3-4年,缺点是产量偏低。
工作原理
1、板框式污泥脱水机:在密闭的状态下,经过高压泵打入的污泥经过板框的挤压,使污泥内的水通过滤布排出,达到脱水目的。
2、带式污泥脱水机:由上下两条张紧的滤带夹带着污泥层,从一连串有规律排列的辊压筒中呈S形经过,依靠滤带本身的张力形成对污泥层的压榨和剪切力,把污泥层中的毛细水挤压出来,从而实现污泥脱水。
3、离心式污泥脱水机:由转载和带空心转轴的螺旋输送器组成,污泥由空心转轴送入转筒,在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下,产即被甩入转鼓腔内。由于比重不一样,形成固液分离。污泥在螺旋输送器的推动下,被输送到转鼓的锥端由出口连续排出;液环层的液体则由堰口连续“溢流”排至转鼓外靠重力排出。
4、叠式污泥脱水机:由固定环,游动环相互层叠加,螺旋轴贯穿其中形成的过滤主体。通过重力浓缩以及污泥在推进过程中受到背压板形成的内压作用实现充分脱水,滤液从固定环和活动环所形成的滤缝排出,泥饼从脱水部的末端排出。
工作流程
1、污泥池内的污泥通过污泥输送泵,被输送至计量槽,通过调节计量槽内液位调整管调节进泥量,多余的污泥通过回流管回流到污泥池。
2、污泥和絮凝剂在絮凝混合槽内,通过搅拌机进行充分混合形成矾花,理想的矾花直径在5mm左右。
3、矾花在浓缩部经过重力浓缩,大量的滤液从浓缩部的滤缝中排出。
4、浓缩后的污泥沿着螺旋轴旋转的方向继续向前推进,在背压板形成的内压作用下充分脱水。
5、脱水后的泥饼从背压板与螺旋主体形成的空隙排出。可以通过调节螺旋轴的转动速度和背压板的空隙来调节污泥处理量和泥饼的含水率。
1. 污泥脱水机处理能力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结合污泥流量、絮凝剂流量和差数度进行调节,避免由于负荷突然增加造成设备过载使系统频繁波动和影响处理效果,同时又能够实现较大的设备处理效率;
2.污泥浓度发生变化要及时调整絮凝剂流量和差速度,既要保证处理效果又要避免浪费;污泥流量加大或污泥浓度增加,絮凝剂流量跟踪增加,差速度相应加大;污泥流量下降或污泥浓度降低,絮凝剂流量跟踪降低,差速度相应减少;
3. 絮凝剂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絮凝剂型号和消耗量既取决于药剂的品质与污泥性质的匹配,也取决于与设备结构类型和运转工况的匹配,只有三者得到最佳的运转组合,才能实现最低絮凝剂消耗情况下,最佳的处理效果和最高的处理效率。
4. 泥饼干度表现要结合扭矩数据来确定最佳差速度数值范围,原则上在不造成离心机堵塞和满足处理能力情况下尽量使用较低差数度来实现更好的处理效果和节省絮凝剂消耗。
5. 所有现场管理和操作人员所要做的工作就是:不断观察、及时调整和善于总结,尽可能在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中寻求所有工况参数最佳的、相对稳定的完美配合。一般情况下,这种观察和调节最好1~2小时就应该进行一次,要严格避免开机后就将设备运行工况参数坚持很久或一个班次而不进行任何调整的局面出现,现场的操作人员懒惰或责任心不强是造成污泥脱水车间长期运行效率不高、处理效果波动大和药耗浪费的主要原因之一。
6、经常检测脱水机的脱水效果,若发现分离液(或滤液)浑浊,固体回首率下降,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措施予以解决。
7、经常观测污泥脱水效果,若泥饼含固量下降,应分析情况采用针对措施解决。
8、经常观察污泥脱水装置的运行状况,针对不正常现象,采取纠偏措施,保证正常运行。
9、每天应保证脱水机的足够冲洗时间,当脱水机听机时,机器内部及周身冲洗干净彻底,保证清洁,降低恶臭。否则积泥干后冲洗非常困难。
10、按照脱水机的要求,经常做好观察和机器的检查维护。
11、经常注意检查脱水机易磨损情况,必要时予以更换。
12、及时发现脱水机进泥中泥中砂粒对滤带的破坏情况,损坏严重时应及时更换。
13、作好分析测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