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1973年次石油危机到来之后,唤起了人们对过分依赖石油的柴油机和汽油机前途的担忧,使人们意识到石油储量将随着开采时间的推移而日趋枯竭。在此形势下,开发和高效利用新能源成为世界性的重点研究课题,其中利用气体发动机燃烧具有丰富资源的气体燃料是一种被人们普遍看好的有效途径。进入八十年代后,随着工业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进一步加剧,导致全球性的生态环保意识日益增强,也迫使内燃机工作人员开始加强具有清洁燃烧特性的气体发动机的研究工作。
很稀的空燃比通常会降低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尤其是自动吸气(无涡轮增压)的发动机。对于某些发动机(在一些情况下),为达到排放标准,其动力性可能降低高达1/3。然而,动力校准螺栓的位置在启动和空转条件下是没有影响的。
稀燃不需要昂贵的催化转换器就可以达到排放标准。只要保持空燃比在λ= 1.4- 1.7之间(见图19),就会有过量的空气在燃烧的混合气中,从而降低燃烧温度峰值,以致产生更少的氮氧化物。另外,一氧化碳排放也将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