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柱子加固灌浆料大全产品性能优越,可以满足各类灌浆工程,
咨询热线:133-7787-4539 (张经理) 132-4713-7411
腾讯QQ:873210948
高强无收缩灌浆料以特种水泥作为结合剂,特选高强度材料为骨料,辅以高流态,微膨胀,防离析等物质配制而成,自流性好,快硬、早强、高强、无收缩、微膨胀;无毒、无害、不老化、对水质及周围环境无污染,自密性好、防锈等特点。
灌浆料使用范围
灌浆料特点:
1.早强高强 浇后1-3天强度高达30Mpa以上,缩短工期。
2.自流态 现场只需加水搅拌,直接灌入设备基础,砂浆自流,施工免振,确保无振动、长距离的灌浆施工。
3.微膨胀 浇注体长期使用无收缩,保证设备与基础紧密接触,基础与基础之间无收缩,并适当的膨胀压应力确保设备长期安全运行。
4.抗油渗 在机油中浸泡30天后其强度提高10%以上,成型体、密实、抗渗、适应机座油污环保。 5.耐久性 200万次疲劳试验,50次冻融环境试验强度无明显变化。
6.耐侯性好 -40℃~600℃长期安全使用
7.低碱耐蚀 严格控制原材料碱含量,适用于碱-集料反应有抑制要求的工程。
灌浆料使用方法:
1. 基础处理
清扫设备基础表面,不得有碎石、浮浆、灰尘、油污和脱模剂等杂物。灌浆前24h,设备基础表面应充分湿润。灌浆前1h,应吸干积水。
2. 确定灌浆方式
根据设备机座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灌浆方式,由于CGM具有很好的流动性能,一般情况下,用"自重法灌浆"即可,即将浆料直接自模板口灌入,完全依靠浆料自重自行流平并填充整个灌注空间;若灌注面积很大、结构特别复杂或空间很小而距离很远时,可采用"高位漏斗法灌浆"或"压力法灌浆"进行灌浆,以确保浆料能充分填充各个角落。
3. 支模
根据确定的灌浆方式和灌浆施工图支设模板,模板定位标高应高出设备底座上表面至少50mm,模板必须支设严密、稳固,以防松动、漏浆。
4. 灌浆料的搅拌
按产品合格证上推荐的水料比确定加水量,拌和用水应采用饮用水,水温以5~40℃为宜,可采用机械或人工搅拌。采用机械搅拌时,搅拌时间一般为1~2分钟。采用人工搅拌时,宜先加入2/3的用水量搅拌2分钟,其后加入剩余用水量继续搅拌至均匀,标准稠度加水量为12%-14%。
5. 灌浆
灌浆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浆料应从一侧灌入,直至另一侧溢出为止,以利于排出设备机座与混凝土基础之间的空气,使灌浆充实,不得从四侧同时进行灌浆。
(2).灌浆开始后,必须连续进行,不能间断,并应尽可能缩短灌浆时间。
(3).在灌浆过程中不宜振捣,必要时可用竹板条等进行拉动导流。
(4).每次灌浆层厚度不宜超过100mm。
(5).较长设备或轨道基础的灌浆,应采用分段施工。每段长度以10m为宜。
(6).灌浆过程中如发现表面有泌水现象,可布撒少量CGM干料,吸干水份。
(7)对灌浆层厚度大于1000mm大体积的设备基础灌浆时,可在搅拌灌浆料时按总量比1:1加入0.5mm石子,但需经试验确定其可灌性是否能达到要求。
(8).设备基础灌浆完毕后,要剔除的部分应在灌浆层终凝前进行处理。
(9).在灌浆施工过程中直至脱模前,应避免灌浆层受到振动和碰撞,以免损坏未结硬的灌浆层。
(10)模板与设备底座的水平距离应控制在100mm左右,以利于灌浆施工。
(11)灌浆中如出现跑浆现象,应及时处理。
(12)当设备基础灌浆量较大时,应采用机械搅拌方式,以保证灌浆施工。
6、养护
(1)灌浆完毕后30分钟内,应立即喷洒养护剂或覆盖塑料薄膜并加盖岩棉被等进行养护,或在灌浆层终凝后立即洒水保湿养护。
(2)冬季施工时,养护措施还应符合现行《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
(3)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养护时间和拆模时间表
参考用量:以2.28~2.4吨/立方米为依据,计算实际使用量。
灌浆料贮存:
1、本产品为塑料编织袋(加内衬)包装,净重50公斤/袋。
2、须贮存于干燥通风的室内。
3、保质期半年。
新型建材结果, 相邻钢柱高程差普遍在 50mm 左右, 而相邻柱最大高差竟然 达到 110mm ,同一栋建筑物柱脚之间最大高差为 220mm 。 3 、事故原因调查分析 ( 1 )为片面追求经济化,设计较为简约,设计为软弱地基,而基础施工时 期为四 ~ 五月,正是南方多雨季节,对地基土扰动可能性很大,从而可能影响了 地基承载力; ( 2 )因业主要求,墙面设计变更,增加荷载较多,基础设计未能相应调整; ( 3 )施工单位片面追求工期,防止地基土扰动措施不足,全部机械开挖, 未能预留 300 厚土层人工开挖,可能影响了地基承载力; ( 4 )施工单位交工后,业主单位自行安排结构吊顶,增加了建筑荷载; ( 5 )织造针梭机无专门基础设计,其直接安装在砼地坪上。织造针梭机安 装后,多台机共同工作,轻微持续震动,可能导致地面下淤泥质土扰动、轻微液 化、互相挤压,对建筑基础产生应力; ( 6 )厂区及周边园区开工建设或投入使用后,雨、排水管线大量增加,场 地地下水位改变后恰在基础持力层标高左右,频繁抽排水可能对地基土产生扰 动。 三、事故处理 根据测量结果, 和业主方对裂缝开展情况汇报说明, 分析交工后经过十个月 时间沉降尚未稳定,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 》 “ 5.3.4 ” 条要求,不符合相邻柱基沉降差 0.003L 的有 82 跨,占总跨数 94 跨的 87.2% , 现有变形已远超出规范要求, 钢结构已因此产生变形、 形成内应力, 必须立即进 3 行结构加固处理,以保证结构安全。 由于该项目已投产, 车间内设备较多, 考虑不搬迁设备、 不停产加固方案为 宜。综合比较,只能确定压密注浆处理方案。 压密注浆原理: 压密注浆是采用液压或气压方式, 通过注浆管把浆液均匀注入土层, 赶走原 土层中水分或空气, 并使土层变形, 浆液将原土层松散颗粒和裂隙胶结成新的结 合体,提高原土层承载力和压缩模量,起到地基加固作用。 采用压密注浆方案, 在车间内部施工时, 只要拉入注浆管, 可在设备之间间 隙处空地布孔、注浆,其余设备均在室外,生产设备不需搬迁,因此成本较低。 三、压力注浆施工设计 1 、需处理基础的选定 该钢结构单层厂房,柱距 6.800m 、跨度 30m 、抗风柱柱距 7.500m ,相邻柱 跨数 94 跨。以相邻柱不均匀沉降量差不超过 3 ‰作为选定需处理基础的主要指 标,第一批选定对沉降量大的 24 个柱基部位进行压力注浆,其余基础计划在沉 降差减小后第二次处理。 加固的土层为基础底板以下 4 米内的土层, 考虑沉降影响, 加固的土层应为 自室内地坪以下 1.800~5.800m 土层。 2 、注浆设备选择 ( 1 )两台 SYB50 型液压注浆泵; ( 2 )两套注浆管:均为 Φ 25 × 4 无缝钢管,每节管长 1.5m ,两端有丝扣供 连接。其中一节为带孔眼管,顶端有圆锥管尖,其作为第一节注浆管; ( 3 )灰浆搅拌机一台; ( 4 )与注浆管配套、连接注浆泵与注浆管高压输送胶管两套,每套长 40 米左右; ( 5 )配套电动地质钻孔机一台。 3 、压力注浆布管 柱基四周按梅花型布置双排压力注浆管, 所布管点管距约 1 米, 两排管排距 约 0.8 米,内排管距离基础边约 200mm 布置。 每管点打入双管,双管间距 100~200mm 左右,一套管注水泥浆液,另一套 管注水玻璃浆液。 4 4 、压力注浆施工 ( 1 )压力注浆的施工工艺 压力注浆施工工序:钻孔→清管→打管→注浆→拔管→清管。 a 、钻孔:电动钻孔机在布孔位置钻孔,钻至设计标高; b 、清管:注水清理胶管、无缝钢管,检查能否保证注浆通畅; c 、打管:分次按设计要求,将无缝钢管插至设计标高位置; d 、注浆:灰浆搅拌机搅拌水泥浆,吸入注浆泵内,通过胶管,注入无缝钢 管。水玻璃则放入容器,加入另一台注浆泵。 压密注浆按先注浆外排、 后注浆内排, 按先外后内的顺序进行组织, 内外排 注浆间隔时间大于 24 小时。这样施工,外排管注浆后形成新的结合体挡墙,避 免内排管注浆时在压力作用下浆体外溢,更加保证注浆效果。 外排管压力注浆: 压力注浆应自上而下进行, 这样使浆体分布均匀, 且浆体 不易外冒。故先钻孔深度至室内地坪以下 5.8m ,后打管。压力注浆自上而下, 从室内地坪以下 2.3m 开始注浆,每往下 500mm 左右注浆一次,计注浆八次。 如果在设计压力的注浆过程中发生冒浆现象,注浆顺序改为跳孔注浆施工, 或暂停一下等浆体固结后再施工。 内排管压力注浆: 内排注浆管钻孔打管时, 注浆管应斜入基础底板以下。 其 斜入的角度根据基础的宽度来确定。本工程基础 3.5m × 4m ,故斜管进入基础约 1.5m ( -5.8m 标高处)左右,压力注浆自上而下,注浆方法同外排管压力注浆。 如基础地面尺寸过大, 可考虑在基础周边另增加一排注浆管, 斜入基底注浆。 或在基础面上钻孔,钻至持力土层,再打管注浆加固。 水泥浆液注浆、水玻璃注浆液基本同时注入,已达到促使水泥浆速凝作用。 水玻璃溶液灌注速度根据水玻璃消耗数量控制, 水玻璃用量约占水泥重量的 2% 左右。而水玻璃溶液灌注速度又与灌浆压力、土层凝结状况有关,故现场需 不时调节水玻璃注浆压力。 e 、拔管:每孔注浆完成后随即安排拔管,以防止管孔堵塞,一般间歇时间 不超过 10 分钟; f 、清管:当不能连续施工时,须立即对管道冲洗,防止胶结堵管,一般间 歇时间不超过 2 小时。 ( 2 )浆液要求 一套注浆泵注水泥浆液,水泥为 PO32.5R 、水灰比为 1 : 1 。 5 另一套注浆泵注水玻璃溶液,作为速凝剂。水玻璃溶液模数 2.5 左右,浓度 40Be ′。 ( 3 )注浆压力 注浆压力选择以不破坏四周地坪、 绿化带、 道路为选择, 如果发生冒孔现象, 则影响注浆效果。 注浆压力国内没有相应技术标准,参照《地基处理》书中推荐美国 ASCE 规定的标准,一般注浆压力选择为作用面积范围土层自重的 2 倍左右。 在 -2.3m 标高注浆时,覆土厚度 2.3m ,土质地基土压力每米 20KPa ,上部覆 土考虑 45 度扩散效应。 在 -2.3m 标高时,作用范围(棱台型)土的自重: N= 1/3 × [1 × 1+3.3 × 3.3+ √ — ( 1 × 1 × 3.3 × 3.3 ) ] × 2.3 × 20=232.9KN 每平方米土的自重压力 0.23 Mpa ,故对于外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