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TPora-s毛细管色谱柱介绍】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色谱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是我国色谱柱研制开发生产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实力雄厚的单位。早在60年代初就开始铜毛细管色谱柱的研究,70年代初对玻璃毛细管柱进行研究,研制和推广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有机胶法制备高效玻璃SCOT柱"的方法,80年代又进行了石英毛细管柱的涂渍研究及应用推广。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及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由中国科学院推荐,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将我中心研制生产的系列色谱柱列为"推荐替代进口产品"。在90年代,本中心率先先将大口径毛细管柱应用于工业流程色谱仪,满足于工业流程即时分析监控需要,并根据我国现有仪器及市场情况,相继成功地研制出一列具有高负荷量、持定选择性、较强分离能力以及优良惰性的大口径(0.53mmlD)石英毛细管色谱专用柱:如农残l、Ⅱ、Ⅲ柱广泛适用于商检、卫生防疫和环境检测等领域中的农yao残留分析,白酒分析专用柱具有分离度高、分析速度快、定量准确和操作简便的优点,将其用于白酒分析可以摆脱用传统填充柱分离所带来的费时繁琐缺陷,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白酒的分析捡测水平;农yao、烟草中烟碱分析专用柱长仅为15m,可用来分析数十种农yao和烟草中尼古丁的含量,为控制农yao和烟草生产质量及法医鉴定提供了方便。
近两年以来,经过中心全体同仁的不断努力和探索,继Chrompack公司、J&W公司和Hp公司之后,在世界上第四个拥有和掌握了高难度的高效PLOT柱(多孔层开管柱)制造技术,其中所研制的氧化铝和碳分子筛PLOT柱的性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本中心拥有国内最强的色谱研究和生产的实力,其中气相色谱柱的年销售额已占据国内气相色谱柱产品销售市场的70%-80%,成为全国唯一集专业化科研开发与生产为一体的气相与液相色谱柱研究开发中心。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称兰州化物所)始建于1958年,由原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催化化学、分析化学、润滑材料三个研究室迁至兰州而成立,1962年6月启用现名。
兰州化物所目前主要开展资源与能源、新材料、生态与健康等领域的基础研究。
更多详细信息请关注:
22、
供应PEG-20M毛细管柱
【PEG-20M毛细管柱介绍】
兰州化物所目前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中心、1个中科院与甘肃省共建的重点实验室,4个所级研究单元。
近年来,研究所每年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至500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及引用的论文数量名列国内科研机构前列;每年申报100件左右的国家发明专利及一定数量的国际专利,在中国科学院系统和甘肃省名列前茅。
截止2013年12月,研究所拥有在职职工583人,其中科技人员479人,包括中国工程院士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首批“万人计划”入选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84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49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6人,“西部之光”入选者41人。
兰州化物所是国家首批批准有权授予研究生学位的单位之一,60年代开始培养研究生,1986年开始培养博士生,1990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成为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研究所现设有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材料学4个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和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材料学、工业催化、材料工程、化学工程、制yao工程8个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化学博士后流动站。目前拥有研究生导师8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7人、硕士生导师33人。截止2013年12月,兰州化物所共有在学研究生313人,其中博士生169人、硕士生144人。
研究所建立了绿色化学化工技术、特种润滑防护材料与工程技术、西部特色中yao藏yao、生态环境材料与工程等4个研究技术平台。拥有价值2亿多元的核磁、质谱、电子显微镜、能谱、红外、摩擦磨损试验等大型科学仪器。拥有相关领域图书50多万册,期刊1000多种。是甘肃省化学会、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分析测试中心的挂靠单位。研究所编辑出版《摩擦学学报》、《分子催化》、《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三种国内核心学术期刊。
更多详细信息请关注:
电化学类 www.getulab.com/category-21-b0.html
酸度计 www.getulab.com/category-110-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