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影像、激光、红外线等技术设备已广泛应用,这些设备都需要使用光学玻璃来实现功能。而现代的光学镜头为提高性能,在镜头表面均敷有多层由高分子材料构成的膜。
这一层合成材料为霉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霉菌在光学镜头表面分解膜的成份进行生长繁殖, 菌丝体呈树枝状在镜头表面漫延,使镜头透光和成像性能变差, 直至菌丝体覆盖整个镜头。霉菌还能利用镜头玻璃体中的无机盐成份提供营养, 因此菌丝体还向玻璃体内纵向侵蚀, 渗透发展。光学镜头一般都由多个镜片构成, 霉菌菌丝体不仅在镜片的表面生长, 还通过镜片边沿漫延到镜片背面, 使镜片两面长霉而无法清除。并且, 霉菌通过漫延和弹射孢子的方式在多片镜片之间传染, 使镜头失去使用价值而无法挽救,导致报废。霉菌在镜头表面繁殖初期, 凭肉眼不易观察到。当能用肉眼看到时, 一般已造成一定的损坏。发现得非常及时的, 可用专用药水清洗镜头表面, 迟一些的,菌丝体已切入镜头玻璃体, 即使清洗, 所造成的切痕损坏已无法补救。对已侵入镜片背面的镜头,虽也可拆开镜头进行清洗, 但已造成的损失仍不可挽回, 光学镜头出厂均经过精密调校。一般维修店因无技术条件, 拆开后再装回的镜头性能将受影响。并且, 清洗镜头费用昂贵, 以照相机镜头为例, 清洗费用有时高达镜头本身购置费用的30%。此外, 如清洗不彻底, 当时不易发现, 今后还会复发。要保证光学镜头的安全,应将镜头存放在相对湿度在40%左右的环境中。
影像胶片常见影像胶片
影像胶片除了传统的摄影胶片、X光胶片外,还在电子扫描、航空遥感、医药及工业诊断领域作为信息记录保存载体得到广泛应用。
影像胶片由高分子材料片基和表面敷涂的有机感光材料构成,适宜霉菌分解。特别是表面的感光药膜最易受霉菌侵袭。影像胶片乳胶层感光药膜还极易受潮发生水解, 损坏胶片图像, 长霉后, 霉菌排泄的草酸类物质能侵蚀银影颗粒和染料影像。染料影像在高湿条件下亦会自行水解, 高湿度也促使影片上残留化学药品破坏画面。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硫化物、过氧化物等, 即使浓度很低, 也会构成有害影响。
这是由空气中的氧、水气和大气中的有害气体过氧化物、臭氧、二氧化硫、硫化氢和其它工业废气所导致。影像胶片在存放中, 本身还会释放出一种名为乙酸的气体, 在乙酸的腐蚀作用下, 胶卷上的黄色首先开始变坏, 然后是所有的颜色开始变色和剥落, 最后底片本身也受到损坏。
这个损坏过程称为" 乙酸综合症"。因此, 摄影胶片不仅需防潮, 还需在净化环境中保存。低湿环境可以避免影像胶片长霉和减缓影像染料褪色,但湿度过低或湿度频繁的周期变化, 又会降低片基和乳剂层的附着性, 出现胶片边缘剥落、曲卷、乳剂层龟裂等现象。而高温环境会使胶片色彩发灰, 丧失层次。理想的影像胶片长期保存环境是相对湿度40%, 温度1-8摄氏度, 环境空气净化。摄影胶片保存国家标准: 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 / T 11821-89 6.1.1条保存底片的适宜温湿度为: 温度 13-15℃, 相对湿度 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