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生物反应器是把膜技术与污水处理中的生化反应结合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也称作膜分离活性污泥法。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膜生物反应器(MBR)用膜对生化反应池内的含泥污水进行过滤,实现泥水分离。一方面,膜截留了反应池中的微生物,使池中的活性污泥浓度大大增加,达到很高的水平,使降解污水的生化反应进行得更迅速更彻底,另一方面,由于膜的高过滤精度,保证了出水清澈透明,得到高质量的产水。
不管被处理的污水类型如何,也不管采用何种商业化的MBR工艺,对于所有的好氧MBR工艺而言,都能获得非常高质量的出水水质。所有MBR的共同特点是:有机物与营养物质的高速度和高效率去除、固体物质完全去除、优良的消毒特性以及占地面积小。
更换标准
在满足手册所述要求的前提下,膜组件的使用寿命通常在3~5 年以上。但在长期使用和反复清洗的情况下,性能会有下降。有时候使用不当或清洗不及时,也会造成不可逆的污堵,膜性能无法恢复。判断膜组件是否需要更换的依据主要是产水量、产水质量和膜压差情况,包括:
? 膜组件破损严重,无法修补;
? 膜组件经过反复修补后产水量下降过大,无法满足产水量要求;
? 反复清洗后无法仍无法恢复性能,无法满足产水量要求;
? 膜从一投入运行就污堵严重,压差上升过快,清洗频率过高,产生不可接受的经常性停运和药液消耗。
超滤膜的超滤特性
在膜分离技术范畴内,分离精度自反渗透至微滤过滤范围的连续谱图中可见,超滤介于纳滤与微滤之间。超滤的定义域为截留分子量500~500000左右,相应膜孔径大小的近似值为0.002μ~0.1μ。截留分子量与膜孔径两者尚无对应关系。简单的理解,超滤膜如同筛子,在一定压力(0.1~0.6mpa)下,允许溶剂和小于膜孔径的溶质透过,而阻止大于孔径的溶质通过,以完成溶液的净化、分离和浓缩。超滤过程有如下特点:
(1)超滤过程无相际变化,可以在常温及低压下进行分离,因而能耗低,约为蒸发法与冷冻法的1/2~1/5;
(2)设备体积小,结构简单,故投资费用低,易于实施;
(3)超滤分离过程只是简单的加压输送液体,工艺流程简单,易于操作管理;
(4)溶液在分离、浓缩过程中不发生质的变化,因而适合于保味及热敏性溶液的处理;
(5)适合于从稀溶液中分离微量贵重大分子物质的回收和低浓度大分子物质的回收;
(6)能将不同分子量的物质分级分离;
(7)超滤膜是由高分子聚合物制成均匀的连续体,在使用过程中无任何杂质的脱落,保证被处理溶液的纯净。 由以上分离特性可知,超 滤的应用范围很广,但归根到底,主要应用于溶液的净化、分离和浓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