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介绍
KJ966矿用顶板与冲击地压监测系统包括顶板监测和冲击地压监测。
顶板监测主要用于实时监测综采支架工作阻力、巷道围岩和顶板的松动离层量、锚杆/索工作载荷、超前支撑应力及单体支护工作阻力等矿压参数,便于评价回采工作面支架对顶板运动的适应性及巷道现有支护参数的合理性,研究顶板的活动规律和采场防控措施,并对现有矿压监测手段提出可行性改进意见。
冲击地压监测适用于煤矿的矿震、冲击地压(岩爆)、煤与瓦斯突出等矿山灾害的预警和监测。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工作面和巷道周围的煤体和岩体的应力,并诊断和预报发生冲击地压及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和危险程度,为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依据。
主要技术特点
1、系统具备无线、在线两种工作模式,矿方根据需求任选其一。矿方需求如有变化,可对系统进行模式转换,实现低成本技术升级。
1、采用新型集成AD芯片代替常用的7660 +0P07方案,精度等级高,产品性能稳定,温漂小(-20℃--60℃)。
2、无线模式时,系统传感器级采用GFSK无线网络技术进行无线自组网通讯,内嵌ULK mesh1.2协议,无线组件含有32个通信信道,由组件CPU自动侦测选择信道路由。各无线传感器测点检测相应数据信息,然后根据路由协议将数据传送给网络内的无线监测分站。各传感器测点之间可以自由通讯。当网络内部某个无线传感器测点出现故障,其他测点可以进行网络自组织,选择另外的传输链路,实现网络通讯的可靠性。
3、有线模式时,系统传感器级采用RS 485半双工通信模式进行在线通讯。
4、系统传感器级产品具有自记功能。
系统的主要功能
监测:1、监测综采工作面支架和超前支护工作阻力,并能够现场显示和报警;
2、监测掘进和回采巷道顶板离层位移和速度,并现场报警;
3、监测锚网巷道锚杆或锚索的载荷应力;
4、监测围岩或煤体内部应力;
5、监测巷道两帮和顶底板形变量、激光测量;
6、监测矿震、冲击地压(岩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和危险程度,并诊断报警。
支持:1、系统支持多种传输介质的数据通讯;
2、网络版监测软件支持多工作站在线监测和信息共享。
维护:系统嵌入硬件故障自诊断功能。若系统接入Internet网络可实现远程维护功能。
实现:1、井上计算机动态显示监测参数、报警;
2、井下现场显示数据、记录数据和报警;
3、井上计算机自动记录存储、备份数据;
4、连续实时监测曲线、历史曲线及柱状图显示、分析;
5、实时、历史数据查询及报表打印、输出;
6、综合分析及顶板安全评估分析;
7、网络用户Web访问模式在线动态监测;
8、数据库数据信息共享;
9、监测日报网上报表;
10、重要事件的GPRS短信寻呼功能;
11、监测点空间数据GIS模拟图形显示;
12、双机切换功能,故障时切换到备份主机继续工作;
13、备用电源功能;
14、软件自监视功能、容错功能、实时多任务功能。
软件:1、操作系统:简体中文Windows XP及以上;
2、数据库:SQL Server 2005;
3、系统软件:KJ966矿用顶板与冲击地压监测系统。
技术指标数字信号 | 传输速率为2400bps,高电平不小于3V |
模拟量输入传输处理误差 | 模拟量输入传输处理误差不大于1.0% |
最大巡检周期 | 系统最大巡检周期不大于30S。 |
误码率 | 误码率不大于10-8。 |
最大传输距离
| 传感器至分站之间最大有线传输距离为2km(MHYV,1.5 mm2); |
传感器至分站之间最大无线传输距离为15m(无遮挡); |
分站至传输接口、分站的最大传输距离为10km(MHYV,1.5 mm2)。 |
存储时间
| 模拟量实时监测值存盘记录保存7d以上; |
模拟量统计值、报警时刻及状态、设备故障/恢复正常时刻及状态等记录保存1年以上。 |
当系统发生故障时,丢失上述信息的时间长度不大于5min。 |
最大监控容量 | 系统允许接入的最大分站数量为3;分站允许接入的最大传感器数量为8个 |
画面响应时间 | 调出整幅画面85%的响应时间不大于2s,其余画面不大于5s |
双机切换时间 | 从工作主机故障到备用主机投入正常工作时间不大于5min |
备用电源工作时间 | 在供电电网停电后,备用电源能保证系统连续监测时间不小于2h |
远程本安供电距离 | 向传感器远程本安供电距离为2km |
计算机与传输接口之间 传输性能 | 传输方式:RS232; |
传输速率:2400bps; |
传输接口与分站之间 传输性能 | 传输方式:CAN总线; |
传输速率:2.5kbp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