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油精炼设备是将榨油机压榨的毛油经过精炼设备加工而成的精制食品油,可用于生吃,因特别适用于西餐"色拉"凉拌菜而得名。大豆油呈淡黄色,澄清、透明、无气味、口感好,用于烹调时不起沫、烟少。在0度条件下冷藏5.5小时仍能 保持澄清、透明,除做烹调煎炸用油外主要用于冷餐凉拌油,还可以作为人造奶油,起酥油、蛋黄酱及各种调味油的原料油在全连续大豆油精炼设备工艺中,郑州中赢公司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的技术,结合多年的实际经验,采用一种独特的脱胶工艺,在延长磷酸与油反应时间的前提下,通过添加特定的添加剂,以最大限度的除去油中磷脂。全新的白土自动化定量系统可以使油品更加可靠,全真空封闭精炼工艺投资少,产品质量好。可根据不同地区对大豆油的不同要求,设计最佳的工艺路线。
榨油设备:榨油机,以及破碎机、轧胚机、蒸汽锅炉、蒸炒锅、油泵、滤油机、升运设备和炼油缸等附属设备。
精炼设备:酸碱反应油罐、离心分离机、脱色油罐、真空脱臭设备,配套的管、罐、油泵等
如生育酚、甾醇、甾醇酯等有益成分。目前应用于工业生产脱酸方法主要是传统脱酸方法,包括化学脱酸、物理脱酸(或蒸汽精炼)、混合油脱酸三种方法。这些传 统脱酸方法由于其本身局限性,均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缺点:为克服传统脱酸方法中缺点,许多油脂学者寻找和发明许多新的脱酸方法,包括生物脱酸(或生物精 炼)、化学再酯化脱酸、溶剂萃取脱酸、超临界萃取脱酸、膜分离技术脱酸、分子蒸馏脱酸、液晶态脱酸等。这些新方法虽克服传统脱酸方法中缺点,但也仍存在着 许多不足。
如本文将对几种大豆油脱酸新方法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传统脱酸方法简析 传统脱酸方法通常是指用于工业生产脱酸方法,包括化学脱酸、物理精炼(或脱酸)及混合油精炼(或脱酸)三种方法。
化学脱酸又称碱炼脱酸,是工业上最普遍使用方法,通常向脱胶油加入碱液,使碱液与游离脂肪酸(FFA)反应,FFA以皂脚形式沉淀,有些杂质也被皂脚吸 附,皂脚经离心分离除去。化学脱酸,通常使用苛性碱(氢氧化钠)。中性油在碱作用下发生水解,有大量油脂损耗;另外,皂脚夹带中性油也造成中性油损失。生 成皂脚需硫酸酸化处理,造成大量废水而污染环境,油耗多少取决于毛油FFA含量,FFA含量越高,油耗越大。该法脱酸较为彻底,油脂质量稳定。
物理脱酸是在高真空条件下,用蒸汽通入油脂让蒸汽携带除去FFA、不皂化物、气味物质一种方法。与化学脱酸相比,该法无皂脚产生,因此油耗低,FFA质量 高,且操作简单,需要蒸汽、水和动力少,需要投资低,一些热敏性色素(类胡萝卜素)和臭味物质也随蒸汽汽提除去。同碱炼脱酸相比,物理脱酸具有产量大、无 皂脚产生、及溢流物量降低、减少污染环境等优点;但也存在毛油预处理要求非常严格,不适用热敏性棉籽油,及高温下油脂产生聚合物和反式酸等缺点。
脱蜡技术:脱蜡是提高食用油品质的一个重要环节。蜡质的存在主要影响油脂的适口性,所以脱蜡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油脂的适口性,交提高油脂的感官性如透明度、 亮度。不同的油品其蜡质含量是不同的,对如下油品(如:玉米油、米糠油、葵花籽油、棉籽油等)来说脱蜡几乎是必需的。尽管脱蜡的方法很多如:冷冻结晶法、 表面活性剂法、冷聚剂法、静电法、中和冬化法等。但目前工业生产中基本上都采用冷冻结晶法,同时由于不同的油品其晶体的性质不同,所以其结晶速率、温度、 养品的时间及过滤方式也有较大差别。
脱色技术:油中加入高效的活性白土,在真空状态下充分混合加热,使悬浮于油中色素因形物微小粒子吸附于白土晶粒上,然后经叶睡式过滤器滤除。本系统布置完善,性能可靠,关键设备脱色塔和叶片过滤机制高级配置,保证了对油品高质量的脱色和分离。
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脱色时白土与油在真空状态下混合,避免了空气的影响,使白土的利用率更高,脱色效果更好,在同样的脱色效果下,白土消耗更小。
2、可依据脱色的需要,准确、自动计量白土的添加比例。
3、连续完美的混合过程使所有的白土颗粒均匀地与油接触。
4、胶色油的暂存罐采用负压设计,有效地避免了油与空气的接触,使中间产品及终产品的质量更稳定 。
5、脱色油的过滤在密闭的不锈钢滤片过滤机中进行,滤饼残油低,操作简便,设备故障率低。
6、过滤机采用自动控制系统,使操作更简化,生产更稳定。
大豆油为什么要精炼?
大豆油营养价值丰富,居家实用,经过精炼的大豆油品质得到提升。那么,大豆油为什么要精炼呢?具体分析如下与您分享:
大豆油脂主要成分就是甘油三酯,因此其他成分都被称为“杂质”。因此必须通过精炼去除杂质,保持油脂的自然性质,提取有用物质。精炼油脂实际是有选择性地除杂。根据毛油中杂质的种类和性质可分为三类:
1、不溶性固体杂质:除毛油中的泥沙、饼粕粉末、纤维等杂质外,还包括精炼过程中形成的不溶性物质,如油脚、皂脚、白土、催化剂等。
2、胶溶性杂质:例如游离脂肪酸、含硫化合物、甾醇、生育粉、黄曲霉素、色素、及微量金属等。
3、挥发性杂质:包括水分、醇类、烃类溶剂、臭味物质等。
上述杂质对于大豆油的质量和储藏造成不利影响。例如,水分既影响油脂的透明成度,又影响油脂发生水解导致酸败;不溶性固体杂质和胶性物质都可以导致油脂变质;游离脂肪酸影响油的味道、加速油品质的退化;磷脂可以导致油脂混浊,被加热后产生黑色沉淀、起泡、味苦,严重影响产品质量;色素直接影响油的颜色;胶质、含硫、磷化物以及皂脚等可以造成氢化催化剂中毒等结果;游离脂肪酸和水分能降低酯交换的催化剂活性;很多金属离子如铜离子、铁离子等是油脂高温下的氧化促进剂。
此外,毛油中的还有一些“杂质”,如生育酚,既是油脂的抗氧化剂,也是很重要的营养物质,精炼时可以保留,也可以提取利用。磷脂是必须提取,有很高利用价值的一类杂质。
大豆油精炼的具体内容
大豆油精炼可以提升油的品质,那么,大豆油精炼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呢?按照油脂中杂质性质的共性与不同点,以及去除方法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密度不同的沉降法、颗粒大小的过滤法、离心分离法等物理方法除去不溶性杂质。
2、通过水化法、酸炼法、酶法脱胶法去除毛油中的磷脂、蛋白质、糖类、微量金属等。
3、用碱中和法去除油中的游离脂肪酸、色素、硫化物、油不溶性杂质。
4、用水溶解、去除水溶物质,去除残留在碱炼油中的皂脚。
5、用加热、真空干燥法去除精炼油中的水分。
6、采用硅酸铝、活性炭等吸附剂吸附油中的色素、胶质、氧化物等。
7、根据真空汽提原理,去除油中的异味物质、单、双甘酯、游离脂肪酸、硫化物以及色素热分解产物等。
8、采用精密的过滤仪器、设备,过滤油中的固体颗粒、白土以及催化剂,保证精炼油的清晰度。
通过了解大豆油精炼的具体内容,相信您同时也具备了大豆油的鉴别能力。
广大山区农村盛产茶籽,许多茶籽就地加工,茶籽油主要采用碱炼的方法,既可以脱酸,去杂质,又可以去部分色素和气味,达到食用油的要求。茶籽油精炼工艺主要设备是粗油暂存,碱炼中和,水洗罐,过滤机,以及皂脚分离和输送泵,碱液池等。
(1)粗茶籽油碱炼工艺粗茶籽油---加碱中和---升温---静止沉淀---净油---水洗---干燥---过滤---精制茶籽油---包装储存
(2)山茶籽油精炼工艺操作要点①毛油泵入中和罐后计量,然后搅拌均匀,取样化验酸价,并计算好加碱量,有的要计算超碱量。
②调整油的初温为30℃左右。夏天的下碱温度就是当时的油温,冬天适当升温。
③加碱中和 碱液浓度一般为12--18°Be.实际加入碱的浓度10个酸价以下的为12--14°Be,10个酸价以上的为16--18°Be。加碱时用十字管,管 下从三个方向成40°角,交错钻三排孔,孔径为3mm,喷淋碱液时要求在20min左右加完。快速搅拌,搅拌速度60--70r/min。
④升温 加碱后继续搅拌15min,使油与碱混合均匀,碱与油中的游离脂肪酸初步结合,然后开始升温,升温的速度以每分钟升高1℃为宜。升到50℃时开始仔细观察 油皂分离情况,如果油皂明显分离,皂粒由细变粗,即停止升温。升温升到50℃时,转速减慢为30--40r/min.到达终温后继续搅拌10民。观察油皂 分离的情况,及时停止搅拌,皂脚迅速下沉,则可静止沉淀,如果皂脚有浮面的现象,则要加入与油同温或高于油温的清水或盐水,使浮在面上的皂脚下沉。
⑤静止沉淀 沉淀时间不得少于4h,如果沉淀时间太短。悬浮在油中的皂粒来不及沉到底,给水洗带来困难。在不影响产量的情况下,沉淀时间尽量长一点为好,这样皂粒紧密,含油量少。
⑥水洗 将中和锅的中性油从摇头管泵入水洗锅进行水洗。水洗时油温为85℃,盐水或清水的温度为90℃以上,用4%的盐水水洗一般2--3次,要求放出水洗最后一次的废水干净澄清,则水洗完毕。废水应放尽,以免影响干燥。
水洗时油温和水温都要高,而且水温要高于油温,它们之间的温度相差也不能太悬殊,否则会发生乳化现象,油和水难以分离增加炼耗。
⑦干燥 水洗好以后的油进行干燥,在开品锅干燥时,开足间接汽升温,当温度升到100℃时,就进行回油,即将锅底的油(因锅 底蛇管加热不到,水分难以挥发)抽到锅面上,让其水分挥发。同时间断地用压缩空气鼓风,待温度升到118--120℃时,停止升温,保温1h,使水分尽量 挥发。如果用真空干燥,当真空度达到8936Pa时,温度105℃,玻璃视镜上无水一氧化碳,则干燥完毕。
⑧过滤 过滤时油温不能太高,否则滤出的油杂质多,滤布损坏也快,滤油的压力不能太高,一般在1.5kgf/c㎡。使用两层滤布,一层白帆布,一层细白布,这样能保证滤油的质量。
待油干燥完毕后进行冷却,如果时间来得及就空气降温,一般需要14h,如果时间来不及,就用冷水进行降温。冷却时间 :冬天1h,夏天要2h,当温度降到80℃时进行压滤。然后将滤得的成品油计量入库。
⑨皂脚的处理 皂脚泵入皂脚锅后,升温进行盐析,如果皂脚稠就加盐水,如果皂脚稀就加固体盐或浓盐水,皂脚煮到85℃以上,油才能从皂脚中分离出来。撇起上层净油,然后再煮再撇,尽量将皂脚中的油回收,然后将皂脚泵入皂脚池。有条件的也可以使离心机分离中性油和皂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