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茶具有地域唯一、工艺天然和功效独特等特性。白茶性清凉,消热降火,消暑解毒。清代周亮工的《闽小记》载:“白毫银针,产太姥山鸿雪洞,其性寒凉,功同犀角,是治麻疹之圣药。” 欧美国家对白茶研究发现,相比其他茶类,白茶的自由基含量最低,黄酮含量最高,氨基酸含量平均值高于其他茶类,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辐射、抗肿瘤,人体免疫力细胞的干扰素分泌量增加5倍等。
福鼎大白茶原产于福鼎太姥山。传说,太姥山古名才山,尧帝时(公元前二三五八——二二五七年)有一老母在此居住,以种兰为业,为人乐善好施,深得人心,并曾将其所种绿雪芽茶作为治疗麻疹圣药,救活很多小孩,人们感恩载德,把她奉为神明,称她为太母,这座山也因此名为太母山。到汉武帝时,派遣了侍中东方朔到各地授封天下名山,于是太母山被封为天下三十六名山之首,并正式改名为太姥山,福鼎太姥山还留有相传是太姥娘娘手植的福鼎大白茶原始母树绿雪芽古茶树、太姥娘娘发现绿雪芽的山洞和浇灌绿雪芽的丹井。距今150多年前(约1857年),柏柳乡竹栏头村(点头镇过笕村竹栏头自然村)陈焕把此茶移植家中繁育了福鼎大白茶。
白牡丹是白茶类的“娇子”,因其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牡丹蓓蕾初放,恬淡高雅,故得白牡丹之美名。白牡丹两叶抱一芽,色泽深灰绿或暗青苔色,内质香气清鲜纯正,外形叶张肥嫩,毫心肥壮,叶态伸展,芽叶连枝,叶缘垂卷,破张少、匀整。汤色清澈呈杏黄,滋味鲜醇清甜清新,叶底浅灰,叶脉微红,叶质柔软鲜亮;白牡丹戏称为白茶中的舞娘,实则白茶中的上乘佳品。
白牡丹制选的鲜叶原料质量要求高,要求白毫显,芽叶肥嫩,目前主要采摘福鼎大白茶、福鼎大白毫良种茶树芽叶为原料。传统工艺制选白牡丹采摘标准要求是春茶第一轮嫩梢采下一芽二叶,芽与二叶的长度基本相等,并要求“三白”,也就是芽与二叶都要披满白色茸毛(或称白毫),白牡丹的原料最好在春季,夏茶较瘦,不宜采制。而现在秋茶由于茶园管理得法,经之采制白牡丹品质也较高。
白牡丹加工工艺同样不炒不揉,只有萎凋和烘培两道工序,但工艺不易掌握,以室内萎凋的品质为最好。采下的鲜叶要均匀薄摊在水筛上,不能重叠,当萎凋失水至七成干时,“两筛”合二为一,至八、九成干时再将“两筛”合二为一,当鲜叶差不多走水95%时,要进行人工拣剔硬梗、薰片、蜡叶、红张、暗张之后,放置火笼烘焙干燥,此时我们称其为白牡丹“毛茶”,“毛茶”要经过按等级拣剔分类成正茶、然后再进行匀推、再次烘培趁热装箱等复杂精制工艺才能为成品。
您对此产品的咨询信息已成功发送给相应的供应商,请注意接听供应商电话。
对不起,您对此产品的咨询信息发送失败,请稍后重新发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