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树 - 无患子科植物 编辑词条
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别名:木栾、栾华等,是无患子科、栾树属植物。为落叶乔木或灌木;树皮厚,灰褐色至灰黑色,老时纵裂;皮孔小,灰至暗揭色;小枝具疣点,与叶轴、叶柄均被皱曲的短柔毛或无毛。
栾树生长于石灰石风化产生的钙基土壤中,耐寒,在中国只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下游,在海河流域以北很少见,也不能生长在硅基酸性的红土地区。栾树春季发芽较晚,秋季落叶早,因此每年的生长期较短,生长缓慢,木材只能用于制造一些小器具,种子可以榨制工业用油。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栾树
拉丁学名
Koelreuteriapaniculata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
目
无患子目(Sapindales)
科
无患子科(Sapindaceae)
属
栾属(Koelreuteria)
种
栾树(K.paniculata)
二名法
Koelreuteriapaniculata
1形态特征 2基本简介 3生长习性 4常见品种 5产地分布 6分类学 | 7生态特性 8繁殖方式 9栽培管理 10适生范围 11园林用途 12播种繁殖 | 13病虫防治 14防治措施 15苗期管理 16药物功能 |
1 形态特征2 基本简介3 生长习性4 常见品种4.1 北方栾树4.2 黄山栾树4.3 复羽叶栾树4.4 秋花栾树5 产地分布6 分类学7 生态特性7.1 生态习性8 繁殖方式9 栽培管理10 适生范围11 园林用途12 播种繁殖12.1 种子采集12.2 果实处理12.3 种子贮藏与播前处理12.4 扦插育苗13 病虫防治14 防治措施14.1 栾树蚜虫14.2 六星黑点豹蠹蛾14.3 桃红颈天牛14.4 栾树枣龟蜡介14.5 双齿长蠹防治14.6 栾树种子什么时候播种14.7 栾树 树语15 苗期管理16 药物功能
回到顶部意见反馈形态特征折叠编辑本段
落叶乔木,高达20m左右,树冠近圆球形,树皮灰褐色,细纵裂;小枝稍有棱,无顶芽,皮孔明显,奇数羽状复叶,有时部分小叶深裂而为不完全的二回羽状复叶,长达40cm,小叶7-15cm,卵形或长卵形,边缘具锯齿或裂片,背面沿脉有短柔毛。顶生大型圆锥花序,花小金黄色。蒴果三角状卵形,顶端尖,红褐色或桔红色。花期6-9月,果期9-10月。
基本简介折叠编辑本段别名:灯笼树、摇钱树、金雨树、国庆花
拼音:luán shù
学名:Koelreuteria paniculata
科属:无患子科、栾树属
落叶乔木,高达20米,树冠为近似的圆球形,冠幅8—12米,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5枚,叶缘有齿,春季嫩叶褐红色,秋季变为黄褐色,花小,花瓣黄色,基部有红色斑,在枝顶组成圆锥花序,花期6~8月,果期9~10月,种子黑色,圆球形。
观赏价值:栾树树形端庄整齐,叶、花、果均可供观赏,用于林荫路、人行道的绿化尤为适宜。
生长习性折叠编辑本段它是一种喜光,稍耐半荫的植物;耐寒;但是不耐水淹,栽植注意土地,耐干旱和瘠薄,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喜欢生长于石灰质土壤中,耐盐渍及短期水涝。栾树具有深根性,萌蘖力强,生长速度中等,幼树生长较慢,以后渐快,有较强抗烟尘能力。在中原地区尤其是许昌鄢陵多有栽植。
常见品种折叠编辑本段栾树属常见的栾树品种有五种,在我国拥有的品种有四种。分布在全国多个地方,华北、华东、华南、中部地区都有分布。栾树常见的有两个品种,一个是北京栾树又称为北栾,一个为黄山栾树,又称为南栾[4]。
北方栾树折叠北方常见的一种栾树称北方栾树,华北分布居多。北方栾树已得到很大的开发应用,栾树在北京行道树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天安门两侧(南池子至新华门),栾树与松柏交相辉映。
黄山栾树折叠另一常见的分布较广的栾树为黄山栾树(var.intergrifola),又名山膀胱、全缘叶栾树,主产江南,中南西部地区。落叶乔木,小枝棕红色,密生皮孔。小叶7~9片,全缘或有稀疏锯齿。栾树花黄色。蒴果膨大,入秋变为红色。黄山栾树主产安徽、江苏、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省区,多生于丘陵、山麓及谷地。喜光幼年期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肥沃土壤。对土壤pH值要求不严,微酸性、中性、盐碱土均能生长,喜生于石灰质土壤。具深根性,萌蘖强,寿命较长,不耐修剪。耐寒性一般,适合在长江流域或偏南地区种植。病虫害较少,生长速度中上,有较强的抗烟尘能力。其耐寒性不及栾树,但顶芽梢较栾树发达,故假二叉分枝习性没有栾树明显,因此较易培养良好的树形。黄山栾树因其生长速生性(当年播种苗可长至80~100cm,3年至5年开花结果)、抗烟尘及三季观景的特点,正迅速发展成为长江流域的风景林树种。
复羽叶栾树折叠复羽叶栾树(Koelreuteriabipinnata)分布于我国中南、西南部,落叶乔木,高达20m,花黄色,果紫红色,二回羽状复叶。8月开花,蒴果大,秋果呈红色,观赏效果佳。
秋花栾树折叠秋花栾树(Koelreuteriapaniculata‘September’),又称九月栾,是栾树的一个栽培变种,落叶大乔木,高达15m左右,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乡土树种。主产我国北部,是华北平原及低山常见树种,朝鲜、日本也有分布。叶片多呈一回复叶,每个小叶片较大,8月至9月开花,易于与栾树区分。枝叶繁茂,晚秋叶黄,是北京理想的观赏庭荫树及行道树,也可作为水土保持及荒山造林树种。
产地分布折叠编辑本段
原产于我国北部及中部。日本、朝鲜也有分布。现江苏栾树基地,浙江栾树基地都大量人工培育。主要繁殖基地有江苏沭阳、浙江、江西、安徽、河南也是栾树生产基地之一。[1]
分类学折叠编辑本段中文学名:栾树
拉丁学名:Koelreuteria paniculata
二名法:Koelreuteria paniculata
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
目:无患子目(Sapindales)
科:无患子科(Sapindaceae)
属:栾属(Koelreuteria)
种:栾树(K. paniculata
生态特性折叠编辑本段栾树高达15米,胸径最大可达1米;树冠近圆球形,树皮灰褐色,细纵裂;奇数羽状复叶互生,有时部分小叶深裂而成不完全的2回羽状复叶,小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尖或渐尖,叶缘具粗锯齿,近基部常有深裂片;叶片表面深绿色,叶背有时沿脉有毛;6~7月开花,花小,金黄色,大型圆锥花序,长可达30cm左右,着生在枝条的顶端;8~9月果熟,果实为蒴果,中空,外面有像纸一样的三片果皮包裹着,每片果皮三角形,整个果实像小灯笼一样,一串串的圆锥形灯笼果挂满树冠,灯笼果未成熟时淡黄绿色,远远望去黄果满树,成熟时褐色,冬季落叶后还在树上悬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