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山东苹果喜获丰收,但是苹果销售却遭到冷遇。据统计,蒙阴、沂源、日照、烟台等地均有大量苹果滞销,不到一块一斤商贩都不敢收,而相对来说,同为苹果产出地之一的陕西省情况则好的多。据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白军飞博士等人撰写的《基于路径依赖视角对中国苹果产业区域发展模式异化的解释对陕西和山东苹果产业发展路径的比较研究》一文指出,中国苹果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区域的发展模式出现了明显的异化趋势,其中,以陕西和山东两个地区最为典型。尽管陕西和山东两省的自然条件都非常适合苹果生产,但是在经历30年的发展后,陕西和山东苹果产业表现出了各自鲜明的特征。山东:苹果产业带有明显的出口导向性大量鲜果出口对山东苹果产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山东是中国较早开始苹果鲜果出口的省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少量出口苹果鲜果,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山东苹果的出口迅速增长。相较于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对苹果品质的要求更高,不仅对苹果的外观、品质要求较高,还要求在产后保鲜、贮运和包装方面一条龙作业,而山东苹果一直粗放采收和装运,果品在运输中腐烂损坏严重,极大影响了国际市场竞争力。在控制生产标准,不断地推出新品种保证产业持续发展的同时,陕西果业继续壮大果汁加工业,据陕西省果业局产业化处统计,目前全有浓缩苹果汁生产企业17家,35个加工厂,年加工能力达到63万吨,可消化鲜果400多万吨;产品90%实现出口,提高了陕西果品的知名度,目前陕西省已经成为中国内地最大的苹果浓缩汁集中产区。中国农产品交易会上,水果展厅里迎面而来的,是巨幅的陕西苹果宣传画,大多摊位也被陕西省占去。相较之下,山东省的企业只去了三两家,且偏居展厅一隅。在南方一些大型超市里,陕西等地的苹果已与山东苹果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现代网络构筑山东省苹果营销新模式商品核心竞争力在于过硬的质量。但是,决定企业生死成败的,更是商品能否最终卖得出去,因此马克思将销售环节称之为惊险的一跳。为了缩小生产领域与市场要求之间的差距,陕西果业部门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供销一体化模式,使市场主体更趋集中,因而开拓市场的能力大为提高。利用现代网络建立全国营销网络,在微博注册洛川绿迈果业专业合作社和沂水县跃前果业合作社构筑了新的营销模式,对市场的把握将更为灵敏,可以根据市场信号及时调整生产、加工的规模和方向,进可攻,退可守。苹果出口量坐滑梯出口之门越来越窄山东省果农千家万户分散经营,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突出,美国、新西兰等国家有遍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销网络,山东苹果出口仅以周边几个国家及地区为主。苹果营销公司或营销个人没有与果农形成利益联合体,参与国际竞争力弱。产品的销售离不开国内消费市场,如果没有立足国内市场,就无法避免国际市场剧烈波动带来的冲击。四、品种结构差异苹果是一种多年生经济树种,其生产的果实为商品,一经栽植,如有不适,再行改植,则损失殊大,所以在选定品种时,首先应具备优、高产、少费的三个条件。世界上的苹果品种约8000个以上,而经济栽培的品种不过100多个,品种选择的适宜与否,对苹果的产量、质量、效益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山东目前在生产中可见到的苹果品种有40多个,主要品种为富士系、嘎拉系和元帅系,早中晚熟合理栽种,其面积和产量占全省总量的90以上。形成了以红富士、嘎啦、粉红女士为主的系列化、多元化、国际化优良品种的格局。同时根据山东自然条件和苹果深加工的需要,澳洲青苹近年来有一定发展,栽培面积约2万hm,主要是果农与加工企业合作建设浓缩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山东省苹果总体结构不合理,早熟、中熟的比例过小,与市场不相适应。晚熟比例过大,占了70%以上,而且品种单一,以红富士为主。目前在山东省表现丰产优质的苹果品种有早熟的辽伏、早东苹;中熟的秋红;中晚熟的新红星、元帅系;晚熟的有红富士。山东果业各环节协调管理山东省把果业列为全省经济五大特色产业之一,建立了健全的省地县三级果业管理体系,省果业管理局负责全省果业生产、加工、贮藏、流通与出口的各个环节综合协调与管理。启动了建设绿色食品苹果基地,连续三年对以农药为主的果区农资市场进行清理整顿,禁止高残留、剧毒农药和有害投入品的使用;推行统防统治,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拉开了陕西苹果由产量技术体系向质量技术体系战略转变的序幕。小规模分散生产难赢国内外市场在山东省,果业的管理体制还没有理顺,处于农户小规模分散生产的状态,没有在县或乡级范围内建立有利于农户直接销售苹果的市场设施,形成有效率的产区和销区流通体系。尽管在市场的诱导下山东等地的农户开始自觉地加强苹果质量管理,但是单独依靠市场力量实现食品安全依然存在较大难度,相关地方管理部门应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质量指标体系,指导农户依靠现代科技和管理实现苹果的无公害生产,提高苹果质量,赢得国内外市场。 想了解山东苹果价格吗,请致电15953951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