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井供暖的前半段,是资源开发,后半段是资源利用,但使这两者紧密沟通起来的,是地热水。而地热水具有各种性质,携带着各种化学物质,长年利用造成结垢是不可避免的。此外,地热井本身的锈蚀由于其设备的性质也是普遍存在的,因此,除垢防腐工作,是地热井供暖后期利用过程中需要定期关注的重要工作,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此外,有些大型地热井集中供暖项目中,由于使用大量的地热水,因此可以适当地进行地热回灌。地热回灌可以提高地热资源利用率、减少废气热水对于环境的污染,同时维持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回灌有很多种模式,可以根据地质条件和具体的经济状况采用不同的回灌措施,达到地区地下资源的水热均衡,确保地热井供暖项目的长久效益。
![](http://zs1.img-1.com/pic/107124/DireZJ/20150907182335_5680_zs_sy.jpg)
地热资源按温度可分为高温、中温和低温三类。温度大于150℃的地热以蒸汽形式存在,叫高温地热;90℃—150℃的地热以水和蒸汽的混合物等形式存在,叫中温地热;温度大于25℃、小于90℃的地热以温水(25℃—40℃)、温热水(40℃—60℃)、热水(60℃—90℃)等形式存在,叫低温地热。高温地热一般存在于地质活动性强的全球板块的边界,即火山、地震、岩浆侵入多发地区,著名的冰岛地热田、新西兰地热田、日本地热田以及我国的西藏羊八井地热田、云南腾冲地热田、台湾大屯地热田都属于高温地热田。中低温地热田广泛分布在板块的内部,我国华北、京津地区的地热田多属于中低温地热田。
![](http://zs1.img-1.com/pic/107124/DireZJ/20150907182331_1844_zs_sy.jpg)
地热资源是开发利用地热能的物质基础。中国地处世界两大地热带,东南沿属环太平洋地热带,包括海南岛、台湾、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山东、河北、天津、辽宁等地的地热。西南滇藏的地热田属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这里蕴藏着高温地热。此外,在一些内陆盆地沉积层,还有;不少中低温地热。如陕西、内蒙古、湖北、湖南、江西、四川等地的温泉。全国已知热沸泉2500多处,天然放热达1.1x1014焦耳/年。目前中国的地热勘探工作还是初步的,已有的270多个地热田仅勘探了40个。西藏发现的水热活动区就有600多处,其中高温热水系统110个,发电潜力100万千瓦。云南西部高温水热系统55个,有的热储温度高达260度。南海北部湾在石油天然气勘探中还发现有地压地热。台湾的地热温度高达244度。中国的地热资源比较丰富,目前除中低温地热直接利用较多外,高温热储尚待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