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建筑大师,都把“木”作为沟通心与手、人与自然的最温暖的材料。“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丰富的纹理、敦厚的色泽使木材具有无可替代的审美价值,与钢筋混凝土相比,更能体现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
我国自古便拥有“以木为骨”的建筑传统,对于近日中国来说,木结构建筑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绿色建筑,更是呼唤继承与创新。![](http://img4.makepolo.cn/img4/373/393/100017237393_14447011201751.jpg)
木材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应用最多、最广泛。木材不仅是一种低碳的、生态的材料。同时由于木材具有柔软的特性,也使其极具建筑表现力。木结构可以营造不同的感受场所、空间和建筑形态。“如斯翼,如失斯棘,如鸟斯革,如翼斯飞... ...”反映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设计所追求的浪漫主义审美倾向。《韩非子·五蠹》中记载有:“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构木为“巢”的“巢居”是人类原始的居住形式。取于自然,源于自然。![](http://img4.makepolo.cn/img4/373/393/100017237393_14447011438331.jpg)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人们开始注重传统木材循环可持续的生态环保性能的运用,追求低碳、绿色、回归自然的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