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网络时代公(编码:057426859090)众迫切需要远程、公开、快捷的档案信息,面对馆藏浩瀚如海的案卷,面对当前我国档案数字化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长春市档案馆与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共同承担了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档案数字化方案研究》。该项目经过课题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已取得初步研究成果。通过课题研究,对档案数字化方案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大家交流和讨论。
一、确定档案数字化指导思想与原则
档案数字化指导思想是:以需求为导向,以利用为目的,充分利用计算机软硬件功能,最大限度发挥人力资源和数字化加工设备能力,保护馆藏档案原件完好,保证数字化档案真实准确,更好地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
档案数字化原则是:遵循重要档案数字化的价值性原则、常用档案数字化的实用性原则、开放档案数字化的开放性原则、褪迹档案数字化的抢救性原则,解密档案数字化的及时性原则,目录数字化与全文数字化分步的时效性原则,档案数字化加工与利用同步的一致性原则。
二、明确档案数字化策略
(一)需求导向,急用先上策略
1.需求导向策略
社会需求对档案利用的影响应该是档案工作者特别关注的问题。我们用统计数字加以分析。
(1)随着编史修志工作纳入各地工作规划,1986年全国省(区、市)综合档案馆接待编史修志查档卷数占利用总卷数的69%。随着编史修志阶段性高潮过去,2003年全国省(区、市)综合档案馆接待编史修志查档卷数占利用总卷数的28%。下降41个百分点。(此数据来自国家档案局法规司保存的档案统计年)
(2)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长春市档案馆查阅工人调配档案卷数占利用总卷数的百分比,由2002年的1%增加到2004年的占利用总卷数的68%。(此数据来自长春市档案馆利用统计数据库)
由此看出,国家、地方新政策的出台和工作部署对档案利用的影响程度。从宏观上讲,档案利用已实现了两个转变,服务重点由政治领域转变为经济领域,服务对象由机关干部扩展到公众百姓,特别是为百姓提供凭证案例急剧上升。用动态观念研究当前与长远社会对档案的需求,并指导档案数字化与利用服务工程实践应该是档案部门的必然选择。
2.急用先上策略
地方档案馆馆藏档案数量众多。但并不是所有档案都在现实中利用,有相当大一部分多年不用。2004年全国省(区、市)综合档案馆档案平均利用率仅为1.6%。虽然档案馆众多全宗中当地党委、政府全宗利用率高是一般规律,但其他全宗利用情况往往和政策、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影响更大。所以,各级地方档案馆按照近期利用统计情况和发展趋势确定数字化的先后顺序是科学的选择,利用优化理论进行档案数字化筛选,快速反应,突击完成急用档案数字化任务,能够达到更好地发挥档案作用的目的,实现即时投入使用的预期。(此数据来自国家档案局法规司保存的档案统计年报)
(二)本级为主,分步实施策略
(1)本级为主策略
根据档案馆职能分工和档案来源原则,各级地方档案馆永久档案绝大多数是本级机关形成的,一般都占50%以上,这部分档案自然是当地档案馆数字化的重点。同时,地方档案馆都保管着大量的上级档案文件,馆际之间上级档案文件重复是必要的,这些纸质文件来源一般都是上级机关统一印制的。进入信息时代,地方档案馆都面临着保管的上级档案文件全文数字化问题,特别是上级档案文件的开放鉴定审查问题,与其各地分头审查上级档案文件开放和进行数字化,不如国家档案局着手进行档案全文数字化和开放鉴定分工、协作,向馆际共建、共享已有鉴定和数字化成果的方向发展。地方档案馆坚持本级为主的原则,根据需要和可能适时、适量地进行利用频繁政策性上级档案文件的全文数字化,以满足当前工作的急需,尽量减少档案馆多层的重复劳动。
(2)分步实施策略
馆藏档案数字化不可能一步到位,而且档案室进馆范围档案陆续进馆,进馆范围档案实施档案数字化馆室共建、共赢、共享的策略非常重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建设是最基础性的工作,是第一位需要建全的,但并一定是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建成后再建其它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建设是根据现实需要而适时建立。全文数据库建设是满足信息检索需要而必须加快建设的数据库。
(三)剔除无用,避免浪费策略
1.剔除无用策略
地方档案馆馆藏现行档案主要来自于机关各个立档单位,其档案文件进馆的决定权掌握在立档单位文档人员手里,加之国家档案保管期限表几经修改和许多条款至今还比较笼统,所以,不该归档的、不该进馆的、文件重复的档案进馆颇多。特别是建国超过50年以后,半数左右长期保管的档案逐年超过保管期的最上限,这些档案实际上绝大多数已失去保存和利用的价值,但它们仍占据着档案管理的各种资源。
2.避免浪费策略
面对数字化方法的选择,剔除无用,避免浪费应该是一种长久策略,把大量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先剔除,避免把无用档案数字化,再造数字化垃圾。
三、优选档案数字化技术与业务路线
档案数字化建设周期长,信息技术又处在快速发展之中,各个档案馆数字化基础和条件不同。从本馆实际出发,优选档案数字化技术与业务路线特别重要。
(一)计算机新技术与档案数字化业务的有机结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档案数字化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带来深刻的影响,本着技术为需求服务的理念,无论是利用哪一种档案管理系统,都要适应档案数字化流程重组和再造需要,适时进行软件升级,通过软件升级固化技术与流程重组与创新,使档案数字化的效果更好。同时,设计符合国家标准与适应自身需要的数据库结构,使档案数字化的过程优化,数字化档案的利用快捷。
(二)档案鉴定与数字化同步
鉴定与数字化同步的目的是加快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利用。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同步进行档案鉴定与数字化工作是发展趋势。这种档案鉴定是以剔除无用档案为前提,以鉴定档案开放为主,按需求筛选全文数字化档案,为适时提供数字化档案信息服务打基础的过程。
(三)档案数字化与上网利用同步
数字化档案分开放与不开放两种。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在确定档案开放与不开放的同时,开放档案即上互联网。开放与不开放档案数据在局域网中即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