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喜温暖、阴湿的环境,如山谷林下处。稍耐寒,长江中下游地区能露地栽培。耐阴性强,忌强光直射,夏季高温干旱时叶片容易枯黄。宜排水良好含腐殖质多的沙壤土。常生长于较湿润的石壁、苔藓层中,也可林下栽培。白芨生长的石头均是砂岩类,这样白芨才能吸收到毛管水、从而牢牢地吸在上面。白芨喜肥,栽植深度3㎝。生长期需保持土壤湿润,注意除草松土,每2周施肥1次。一般栽后2个月开花。花后至8月中旬施1次磷肥,可使块根生长充实。
白芨性味苦、涩、寒,质粘而涩,入肺、胃、肝经,功能收敛止血,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现代药学证明,白芨还具有美白功效,有“美白仙子”之称。药理学研究证实,白芨含大量黏液质,其中有多种聚糖,还含挥发油、淀粉,有缩短凝血时间及抑制纤溶作用,能形成人工血栓而止血。主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外用治疗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破裂等症。
白芨有良好的局部止血作用,可显著缩短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元时间,加速红细胞沉淀率,其原理与所含胶质有关。白及液注入蛙下腔静脉后可见末梢血管内红细胞凝集,形成人工血栓,从而有修补血管缺损的作用,而又不致阻塞较大血管内血流的流通。白及对组织的局部反应性小,所形成的血栓约5天即自然吸收。对胃、十二指肠穿孔也有较好的堵塞作用。此外,对结核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奥杜盎氏小芽胞菌也有弱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