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井的物探方法
测温勘探:基本原理是地热异常区的热量,可以通过热的传导作用而不断地向地表扩散。这样根据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的温度测量和天然热流量的测定便可以圈定出地热异常区,并可以大致地推断出地下水的分布范围和高温地下热水的分布地段。
电法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中用来寻找储热断裂构造及推断地热异常的延展方向和分布范围较为简单和有效的方法之一。它主要是用来测量深部导电率的。因为地层中的冷水和热水、冷岩石和热岩石之间电性差异很大,而地层中的热水,一般还富有溶解离子,加之温度又高,所以它们的特点是都具有较小的电阻率。另外岩石受热水的变质作用的而粘土化时,也具有电阻率低的特点。因此,用电法所测得的电阻率低的部分,往往对应于储热层。
重力勘探:地下热水研究中的重力勘探是结合其它地质和物探工作,根据重力值的变化来研究地下热水区基底起伏变化及区域性的断裂构造的空间展布,以便为分析地下热水提供依据。在条件好的地区,也可以用重力成果确定覆盖层厚度等。
测井工作对地热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查明热水(汽)井的井温、井压、岩石裂隙、渗透率、矿化度、流量以及钻井状况等,都需要采用综合测井方法。地热田开发过程中需要进行各种地球物理监测工作。高精度重力测量可以用来监测热水开发后的质量亏损;微震台网可用来监测开发热水所诱发的微震活动;定期的井温和井压测量结果可用来编制热田物理模型;热水矿化度和地球化学监测资料,可用来编制热田地球化学模型。这些资料是反映热田开发状况和提供热田开发寿命预测的依据。
我国地热能分布
我国是以中低温为主的地热资源大国,全国地热资源潜力接近全球的8%。据国土资源部初步评价,我国浅层地热能资源量相当于95亿吨标准煤,年可利用量约3.5亿吨标准煤;常规地热能资源量相当于8530亿吨标准煤,年可利用量约6.4亿吨标准煤;干热岩地热能理论资源量相当于860万亿吨标准煤,约为2013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0多万倍。
高温(>150℃)对流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藏、腾冲现代火山区及台湾地区;中温(90~150℃)、低温(<90℃)对流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如广东、福建、海南等省区;中低温传导型地热资源,分布在华北、松辽、四川、鄂尔多斯等地的大中型沉积盆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