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水产养殖的人比较多,但是能盈利的却很少。经调查反馈,目前由于水质污染日趋严重,养殖环境堪忧!导致养殖成功率仅在10-20%,能盈利的还不到10%;同时由于产品的耐药性及传统饲养方式,使成品的品质大幅下降,有的人还面临低价收购和外埠水产的冲击。而现在有一种物理杀菌的方法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是一款水体生态环境平衡控制设备,一个“水调器”=溶氧设备+过滤设备+杀菌设备
其优点:
独有的核心技术减少繁育、养殖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和生物体耐药性的发生,全面提升产品的品质,提高存活率
有效平衡养殖环境生态结构,提高整个水体的利用率,逐步使水体环境趋于自然健康状态;
契合产业中各种成熟养殖方案,还原在产业初期,良好生态环境下简单易行的水产品养殖模式,实现养殖标准化。
产品功能:
首次开机8小时后,就能降低宏观水体中10-100倍的微生物菌落总数,接近於自然常态指数;
能够持续控制水体微生物生态环境结构,保证水体营养丰度和优良水质,提高养殖的水产品存活率及质量,实现更高收益。
“水调器”VS 传统技术 | |
“水调器”技术 | 传统技术 |
√持续维持养殖环境在自然常态,改善水质的同时提高使用率 √减少泛用抗生素的控制手段 √契合成熟养殖方案,根源上促进产业健康,加快水产品成熟速度,缩短养殖周期,提升水产品质量,实现品牌与利润的飞跃 √一次性投入,可持续使用3年,寿命期内仅需低成本维护
| √需根据水质状况频繁更换养殖用水,加剧水体恶性循环污染 √养殖过度依赖抗生素 √水产品逐代品质下降,产业危机加深,养殖过程即使用药,鱼虾健康程度仍无法掌握,养殖成功率低 √养殖成本与收益不成正比,养殖户面临巨大经济风险
|
“水调器”技术带来水产业的变化 | |
未来的养殖 | 现在的养殖 |
养殖4.0模式 √促进高品质的水产业腾飞 √高新技术使养殖变成简易的标准化,实现高利润增长点 √个性化智造,满足更多水产品种类的养殖,符合行业未来消费趋势
| 养殖过去式 √加剧中低品质的水产业竞争 √众多养殖方案只能短期局限解决部分养殖问题,风险爆发不可控 √作坊式小规模养殖,品种空间渐趋狭小,同质化竞争变成常态,盈利需要运气
|
水调器实验
一、水调器的使用体验
1、吴阳王洁平养殖场的使用效果:1亩虾塘1台水调器持继使用12小时,结果:副溶血性弧菌减少约30-40%,中间死角位效果较差。继续使用20小时,结果,和之前无明显变化。初步估计:1台水调器没有办法完全处理完1亩水体。
2、第二次实验,再增加一台水调器,经过12小时后效果变化非常明显,副溶血性弧菌基本达到完全杀灭效果,只的中间与西面死角位存在一点点残留,已经达到安全养殖指标。
3、湖光许总养殖场的使用对比:实验塘和对比塘20天没有换水,实验塘与对比塘的水质有明显的差异,证明水调器能有效保持水质稳定,各种生物制剂使用效果明显提升。
二、养殖中各种弧菌的危害性
对虾养殖遭受了严重病害,尤其是对虾“偷死”情况严重。虽然种质退化、天气恶劣、养殖密度高、养殖水质恶化等难辞其咎,但从整个疫情上来看,对虾养殖中弧菌贯彻始终,可谓“魅影重重”。
1、弧菌及弧菌病
弧菌是海洋中常见的细菌类群之一,该类细菌具很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因此成为海水环境的优势种群,尤以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鳗弧菌等占优势。随着养殖迅速发展,养殖水域生态变化,弧菌病已经成为海水养殖动物主要的细菌性病害之一。且具有流行广、发病率高、危害大、死亡率高等特点,给鱼、虾、蟹及贝类等海水动物的养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溶藻弧苗是中国对虾黑鳃、褐斑综合症的病原菌。副溶血弧菌是一种嗜盐菌,主要存在于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沉积物以及鱼类、贝类等海产品中。其流行广,危害较大,发病率、死亡率也高,广泛存在于海水中,但夏季海水中的含量比冬季要高。
2、对虾弧菌病症状
弧菌病是对虾养殖中最为常见的、危害较大的一类疾病,其主要症状一般为:红腿、黄鳃、断须、额剑和尾部溃烂;对外界反应迟钝。部分虾体发黑和肌肉白浊;自患病对虾体内抽取的血淋巴凝固缓慢,颜色也由正常的淡蓝色变为微红色。解剖发现肝胰腺肿大、变红;中肠内无食物残留。近年来所发生的对虾“偷死病”是由弧菌属的副溶血性弧菌引起,但其所引起的弧菌病的特点:对虾少量进食或不进食,肠胃空无食物,肝胰脏明显萎缩,虾体不红(变得更透明)。染病对虾很少在水面游动,常常趴在池边,活力较弱,在土池中有扒沙泥现象,而且死亡一般发生在池底。
三、优势
1、杀菌(针对: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球菌且有较好的杀灭效果)
注:目前在对虾养殖过程中由于弧菌引发的偷死病是养殖户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市面上还没有特效药针对偷死病,现在的处理方法只能是消毒与氧化,效果不理想,容易反弹。
2、能有效保持水质稳定(各种生物制剂使用效果明显提升)
3、增氧
“水调器”产品结构图(以SUP/3系列为例)
注:“水调器”配置要求:建议每亩配1台,极限为1.5亩配1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