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日前广东代表团审议工作报告时,针对“坚持精准扶贫脱贫,因人因地施策”,多位人大代表提出要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精准扶贫的渠道之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无论是对于推动脱贫攻坚,还是加快旅游业发展,旅游扶贫都是一招好棋。
为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国务院在2015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并提出目标——“到2020年,全国每年通过乡村旅游带动2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而在地方层面,也将发展乡村旅游视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已有多个省份出台了具体的旅游扶贫规划。比如,安徽已明确“十三五”期间将重点扶持300个宜游贫困村,带动40万农村贫困人口吃上“旅游饭”。广西也计划到2020年,扶持550个贫困村发展旅游业,带动80多万人脱贫。农村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贵州将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等方式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拟在5年内带动100万贫困人口脱贫。而江西省也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加大了精准扶贫的统筹协调力度。
旅游扶贫凭借其强劲的造血功能和巨大的带动作用,正在成为我国扶贫攻坚的生力军。但这一发展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政策支持、实施办法、利益分配等方面,都还需要继续总结既有经验,不断创新探索。
推动旅游扶贫,首先要明确旅游与扶贫的关系。旅游扶贫,脱贫是第一目标,但不能止于脱贫,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也是其中应有之义。旅游扶贫应是脱贫与旅游的协同,开发特色旅游资源、构建旅游产业链,不仅要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还应使优化升级的旅游产业成为当地发展的重要依托。
下好旅游扶贫这步棋,政策导向要正确。一个地区是否具有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否适合发展旅游业,部门对此要有充分考量,而且要始终秉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的原则。一些贫困地区虽然有旅游资源深藏于此,但囿于薄弱的交通、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条件,无法对游客、旅游企业形成吸引力,对此,各级应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帮助打基础、搭台子。
政策制定和实施中,职能部门要协同配合,此外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也要协同发展。事实上,单纯的旅游业对贫困人口的吸纳较为有限,旅游业的最大价值在于其“扩散效应”,即以其为杠杆撬动农、林等其他产业发展。比如,在湖南省桃源县沙坪镇旅游扶贫示范区,高山茶协会、黑鸡协会等5个协会便借力旅游业,吸纳群众加入,开拓致富途径。江西三清山风景区则以旅游推进“精准扶贫”,构建了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于一体的旅游全业态,同时带动了演艺、文化产品等业态的发展,充分展现了“绿色生态是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
旅游网站管理系统官网:
演示网址、账户和密码欢迎向公司客服电话或QQ索取。
QQ:1031367257
联系电话:18939570685 联系人:杨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