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出去旅游的时候,家人总是带着照相机,拍下美丽的景象,给我们拍照留念,可是照相机是如何工作成像的呢?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其成像原理。
实验目的:1)初步了解光学知识 2)感知小孔成像原理和照相机成像现象
实验重点:了解小孔成像和凸透镜成像原理
实验认知:小孔成像: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反映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凸透镜:中央部分比边缘部分厚的叫凸透镜。凸透镜具有会聚光线的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正透镜”可用于远视镜与老花镜。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像的特点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视物、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比,如果屏到小孔的距离小于物到小孔的距离,则像比物小,反之则大。照相机成像原理: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的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实验步骤:
1)认识实验器材:放大镜、蜡烛、调焦筒、灯座、小孔板、底座、凸透镜片、镜头座相机底座、成像屏。
2)组装小孔成像装置,先把成像屏扣入底座圆筒槽内,再把小孔板扣入镜头座内后与调焦筒相扣,最后把调焦筒与底座圆筒相套,转着移动调焦筒可以调(焦距)成像效果。
3)放大镜成像:如图所示把放大镜插在灯座上,点燃蜡烛,调整蜡烛、放大镜和成像物之间的距离,看到成像物上的像最清晰为止。
4)把以上装置内的小孔板换成凸透镜片,就变成照相机装置。点燃蜡烛,调整调焦筒距离,让成像屏上的蜡烛成像最清晰为止。
提示:镜面容易磨损,手指尽量不要接触镜面,以免影响效果;用火注意安全。
知识拓展:光的直线传播性质,在我国古代天文历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的祖先制造了圭表和日晷,测量日 影的长短和方位,以确定时间、冬至点、夏至点;在天文仪器上安装窥管,以观察天象,测量恒星的位置。
我国很早就利用光的这一性质,发明了皮影戏。汉初齐少翁用纸剪的人、物在白幕后表演,并且用光照射,人、物的影像就映在白幕上,幕外的人就可以看到影像的表演。皮影戏到宋代非常盛行,后来传到了西方,引起了轰动。即得到了乐趣也学到了知识。
照相机和摄影机就是利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镜头是小孔(大多数安装凸透镜以保证光线成像距离),景物通过小孔进入暗室,像被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显影剂等)留在胶片上(数码相机、摄影机等则是把像通过一些感光元件存储在存储卡内)。照相机是如何成像并得到相片的?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的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胶片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片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冲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小故事:暑假的一天,我正拿着放大镜观察小虫子。我想起曾听别人说过放大镜在太阳下可以让纸张着火,也可以点燃干草等易燃物品。
今天太阳那么大,我来做个试验吧!于是我拿了几张餐巾纸和一些干草,我把放大镜举高,让太阳光射下来,那一点光照到纸上,纸真的就烧穿了一个洞,接着整张就燃烧起来了,干草也烧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