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版标准发布后有3后的转换期,即2018年需完成转换。建议各位客户向自己的认证机构进行了解取得指导。有些客户完成转换得早,有机会和他们讨论了解,对于很多客户磨磨蹭蹭赶末班车的情况一定要有所准备。
业内老人记忆犹新的是,2000版转换的时候,一大堆用户一直拖到转换期截止前的最后一个月,最后压得很多认证机构差点没法及时安排审核项目。 面对ISO9001:2015标准的即将发布,组织最好的态度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某些组织来说,他们所打算做的无非是在手册中曾加一些矩阵图对照表,再增加些描述新增加条款的文字。
这些组织希望的是最少的投入,当然,他们的收获也只能是最小。
如果希望通过标准2015换版的契机来真正改进你的组织,则需要时间和行动。建议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制定实施计划和目标。对于标准实施来说,除了精心设计、分步实施没有更多捷径可走。由于其中的制约关系错综复杂,需要在实施顺序上合理设计,在各个步骤的实施中注意其相互关联,以便互为依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别把项目时间拉得太长。
以下将列出ISO/DIS 9001:2015的主要变化。如开篇所提,根据接到的反馈,可能还会有内容的进一步修订。以下介绍的某些要素需要每个组织进一步分析明确,以找到符合要求规定的相应方法。
石家庄ISO9000 长安区ISO9001,桥东区ISO9001认证,桥西区ISO9001,新华区ISO9000,裕华区ISO9000认证,井陉矿区ISO9000认证,井陉县ISO9000,正定县ISO9000认证,栾城县ISO9000,行唐县ISO9001,灵寿县,ISO9001认证,高邑县ISO9001,深泽县ISO9001认证,赞皇县ISO9000,无极县ISO9000认证,平山县ISO9000认证,元氏县ISO9000,赵县ISO9001,辛集ISO9001认证新乐ISO9000认证 赵县ISO9001
组织的情况
了解一个组织和它的各方面情况及其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是确保维持与其业务关系的关键。标准的章节4.1要求组织识别“与其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的外部和内部问题。”
一旦识别了这些“问题”,组织就要对这些内部问题进行监控。本条款还进一步要求对组织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定目标的能力进行评价。对满足本条款要求最有用的工具是SWOT分析,即“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法。另外的一种工具是平衡记分卡,也可以使。这两种工具都来自业务需要,并不一定是质量管理的需要。
从字面上看,“业务思考”应该是这个标准新增的受欢迎的内容,可以解决长期以来的一种“委屈”,即ISO9001为何不能被看成一个输出质量的业务系统。
领导力和对业务系统的承诺也在条款5.1.1“领导力以及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承诺”中进行了阐述,将继续在这个章节中体现业务和质量的统一,同时补充了一些要素,诸如“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方针和目标得以建立,并且使它们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各项条件协调一致”。
标准明文规定领导者“确保将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纳入组织的业务活动中”的意图显而易见,它明确要求停止那种将质量管理与业务管理看成完全割裂的两件事情的做法。
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
第六章的6.1条款“风险和机遇的应对”也许是这个标准增加的内容中最广为探讨的话题。这个章节将先前的4.1和4.2,即“对组织各方面情况的了解”和“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结合在一起,要求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最终要拿出可行的基于风险的计划、相关指标和目标。
6.1.2的注解为此提供了很好的解读,即应对风险和机遇的可行办法可以包括:避免风险、为了抓住机遇而承担风险、消除风险源、改变发生的可能性或后果、分担风险,或者在知情决策下与风险“共舞”(保持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