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滴高度/宽度法也是一整体液滴法。在核算时考虑的是整个液滴的概括形状,不是部分,所以当液滴的形状遭到其它物体搅扰时,如针管置于液滴内,就会影响办法的精确性,乃至不再适用。接触角是指在气、液、固三相交点处所作的气-液界面的切线与固-液交界线之间的夹角θ,是润湿程度的量度。
若θ90°,则固体是憎液的,即液体不润湿固体,容易在表面上移动,不能进入毛细孔。
接触角现有测试方法通常有两种:其一为外形图像分析方法;其二为称重法.后者通常称为润湿天平或渗透法接触角仪.但目前应用最广泛,测值最直接与准确的还是外形图像分析方法.
外形图像分析法的原理为,将液滴滴于固体样品表面,通过显微镜头与相机获得液滴的外形图像, 再运用数字图像处理和一些算法将图像中的液滴的接触角计算出来.
计算接触角的方法通常基于一特定的数学模型如液滴可被视为球或圆椎的一部分,然后通过测量特定的参数如宽/高或通过直接拟合来计算得出接触角值。Young-Laplace方程描述了一封闭界面的内、外压力差与界面的曲率和界面张力的关系,可用来准确地描述一轴对称的液滴的外形轮廓,从而计算出其接触角。
在溶胶微粒的周围,因静电引力作用形成一个带电荷的紧密层,又因离子的热运动在紧密层外形成的电性与紧密层相反但量值相等的扩散层,紧密层和扩散层合称为双电层。实际上,任何固液界面附近都存在双电层结构。
在外电场作用下,溶胶中的胶粒和分散介质反向相对移动时表现出的电势差称ζ电势。其量值与电解质浓度关系甚大,ζ电势只有胶粒与介质相对运动时才表现出来,它是紧密层与扩散层间的电势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