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强夯施工加固地基施工的工程。振动压实应产生时,现场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影响,必须使用应采取的防振措施。
强夯施工准备
主要施工工具
夯锤
强夯锤重量可达10 ~ 40T,窗体的底部应该是圆形或多边形。锤头材料优选铸钢,如有限的条件下,可用钢壳混凝土填充。锤底应对称布置多个φ250 ~ 300mm和顶部排气孔,以锤底部的空气迅速排出,减少锤底吸。锤底面积应根据土的性质确定,砂质土和填石,2 ~ 4平方米底面积是适当的;一般第四纪粘性的民间讨论3 ~ 4平方米;对于淤泥质土4 ~ 6m2。锤子的静止土压力值可以是25 ~ 40kPa,细颗粒土锤底静土压力应
起重设备
宜选用履带式起重机在15t或其他特殊起重设备。当吊车吨位是不够的,也可以采取与钢脚,起重能力应锤的重量大于1.5倍。履带式起重机,臂安装在辅助门架的端部,或其他安全措施,防止锤架倾覆。
脱钩装置:要求有足够的强度,提升不产生滑钩;解耦是灵活的,能够维持稳定落锤,和挂钩方便,快。
答:t3-100型,作为回填,夯坑整平。
检测设备:标准贯入试验,静载试验,静力触探或轻便触探设备和常规土工试验仪器。
1 强夯施工场地的选择
按设计的不同技术要求,分为两个试夯区。第1试夯区确定满足第1项技术要求的强夯施工参数[R]=245.2kPa; E=14.71MPa;H=9m。其面积为21m×21m。第2试夯区确定满足第2项技术要求的强夯施工参数[R]=196.1kPa; E=12.75MPa;H=7m。其面积为21m×17.5m。为了全面了解地基土在不同夯击能量影响下所产生的加固效果,将每个试夯区分成4个夯击单元,选择其中1个单元,经单点试夯后,确定夯击次数单元,其余相邻的单元为接近夯击次数单元。
2 强夯施工区内测试点布置
(1) 重型动力触探试点位置设在各夯击单元内4个夯击点之间的夯间土上,动力触探检测孔深度,第1试夯区10m,第2试夯区8m。
(2) 静力载荷试验点位置设在夯击次数单元
3) 夯前的测波速点布置在试夯区四周,夯后布置在较高击数的3个夯击次数单元。
(4) 地面变形观测桩布置在第1试夯区的单点试夯点位,从单点试夯中心水平间隔2m起每隔0.5m1个,其布置6个观测桩。
3 强夯施工采用的施工工艺
根据方案选用的参数,采用连续夯击法,第1试夯区共分3遍进行夯击,即第1遍用17t锤夯,第2遍用10t锤间夯,第3遍用低落距搭夯。第2试夯区共分2遍进行夯击,第1遍用10t锤普夯,第2遍用低落距搭夯。
强夯置换施工工艺的一般要求:
4.3.1 强夯置换法适用于处理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状的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等地基,用于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中。
4.3.2 强夯置换墩的深度由土层条件决定,除饱和粉土外,应穿透软土层到达硬质土层上,置换墩体深度不宜超过7m。
4.3.3 强夯置换法的单击夯击能和置换深度应通过试验确定。
4.3.4 强夯置换法的夯锤直径宜为1.0m~1.5m,锤底接地静压力可取100kPa~200 kPa。
4.3.5 墩体材料可用级配良好的块石、碎石、矿渣、建筑垃圾等坚硬粗颗粒材料,粒径大于300mm的颗粒含量不宜超过全重的30%。
4.3.6 夯点的夯击次数应通过现场试夯确定,并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 墩体穿透软弱土层,且达到设计墩长;
2 累计夯沉量为设计墩长的1.5~2.0倍;
3 最后二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本规程第4.2.7条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