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草
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Piper) Stapf.)是禾本科高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须根,根系发达入土深,可达2.5米。茎直立,呈圆柱状,高2~3米。分蘖力强,侧枝多,一般1株15~25个,最多40~100个。叶7~8片,宽线形,色深绿,表面光滑;叶鞘稍长,全包茎,无叶耳。圆锥花序,为两性花,能结实;一有柄,为雄性花,不结实。结实小穗颖厚有光泽。颖果扁卵形,种子颜色依品种不同有黄、紫、黑之。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须根粗壮。秆较细,高1-2.5米,直径3-6毫米,单生或自基部发出数至多秆而丛生。叶鞘基部者长于节间,上部者短于节间,无毛,或基部及鞘口具柔毛;叶舌硬膜质,棕褐色,顶端具毛;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1-3厘米,向先端渐狭而尖锐,中部以下逐渐收狭,上面晴绿色或嵌有紫褐色的斑块,背面淡绿色,中脉粗,在背面隆起,两面无毛。
圆锥花序狭长卵形至塔形,较疏松,长15-30厘米,宽6-12厘米,主轴具棱,棱间具浅沟槽,分枝斜升,开展,细弱而弯曲,具小刺毛而微粗糙,下部的分枝长7-12厘米,上部者较短,每一分枝具2-5节,具微毛。无柄小穗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6-7.5毫米,宽2-3毫米;第一颖纸质,边缘内折,具11-13脉,脉可达基部,脉间通常具横脉,第二颖背部圆凸,具5-7脉,可达中部或中部以下,脉间亦具横脉;第一外稃椭圆状披针形,透明膜质,长5-6.5毫米,无毛或边缘具纤毛;第二外稃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5-4.5毫米,顶端具0.5-1毫米的裂缝,自裂缝间伸出长10-16毫米的芒,雄蕊3枚,花药长圆形,长约4毫米;花柱2枚,柱头帚状。颖果椭圆形至倒卵状椭圆形,长3.5-4.5毫米。有柄小穗宿存,雄性或有时为中性,长5.5-8毫米,绿黄色至紫褐色;稃体透明膜质,无芒。花果期7-9月。染色体数2n=20(Vachova,1978)。
生长环境
苏丹草在夏季炎热、雨量中等的地区均能生长。抗旱性强,适应土壤范围广,粘土、沙壤土、微酸和微碱性土壤均可栽培。
苏丹草是耐旱、产高、质优、适宜在气候温暖、干旱地区种植一年生优良牧草。苏丹草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苏丹草喜温暖,不耐寒,种子发芽最低温度8℃,最适温度为20~25℃;幼苗遇低于3℃的温度即受冻害或完全冻死。成株在低于12℃时生长变慢。根系强大,入土很深,能利用土壤深层的水分和营养。抗旱能力极强,在降雨量仅250毫米地区种植仍可获得较高产量。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可种植,但不宜种植在沼泽土和流沙地上。对水肥反应良好。要获高产,必须施肥灌水。对其后作,也要多施肥料保证丰产。苏丹草宜在晚霜后播种。生育期100~120天。进入分蘖期后的整个生育过程中能不断分蘖,而且从分蘖开始,生长速度加快,一昼夜生长5~10厘米。这期间施肥灌水可获高产。据西北畜牧兽医研究所1959年在武威黄羊镇种植,在管理粗放时,每亩产青草1250千克,种子50多千克。在水肥条件好时,一年割草两次,亩产青草3500千克,种子100多千克。
分布范围
苏丹草原产于非洲的苏丹高原。在欧洲、北美洲及亚洲大陆栽培广泛。中国解放前已经引进,现南北各省均有较大面积的栽培。
适栽地区:苏丹草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我国南至海南岛,北至内蒙古均能栽培。
栽培技术
栽培管理
苏丹草根系发达,株体生长旺盛,需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营养,因而整地要求深翻,并施足底肥,每亩有机肥料1500~2000千克。在晚霜过后地表温度达12~14℃时即可开始下种。为保证长夏绿饲草不断线,可于每隔20~25天播种一次。苏丹草种子田间发芽率低,收草田每亩播种量2.5~3.0千克,收种田可减半。宜条播,收草行距30~40厘米,收种行距50厘米。一般覆土深度4~5厘米,土壤墒情差时可深达6厘米。苗期易受杂草危害,要注意中耕除草。每次刈割后,都应灌溉和追施速效氮肥。青饲或青贮以孕穗至乳熟期为宜。调制干草以抽穗期为宜。刈割留茬6~10厘米,以利再生,收种子宜在主茎的种子成熟时进行。如果等到分枝上的种子成熟才收种子,则主茎上价值最高的种子早已脱落。种子成熟时穗色变黄而干燥,种粒有光泽,压之有硬感。苏丹草幼苗期含氰氢酸较高,以后随生长而减少。宜在株高50~60厘米时刈割,割后稍加晾晒,而后饲喂,可避免牲畜中毒。苏丹草种子与其他谷类种子比蛋白质含量也高,却因含有单宁,具收敛作用,不宜作精料。但与其它谷实等量混合;仍可饲用。
高产栽培技术
1.整地:苏丹草根系发达,应充分整地,创造疏松的耕层环境。一般深耕20—22厘米,并及时耙压。种植前要施足底肥,对红壤、黄壤和盐渍化土壤更应增施磷肥。
2.播种:当表土土温稳定在10℃以上时即可春播,播期可延至7月份。一般采用条播,行距为30厘米,每亩用种量2—3公斤,播种深度2—3厘米,播后要填压。苏丹草可与一年生豆类作物混播。
3.田间管理:苏丹草出苗后应及时中耕除草,一般苗高10—15厘米时开始中耕除草一次,15天后视情况再除草一次,将杂草消灭在封垄前。此外,除播种前放足底肥外,在分蘖、拔节、孕穗期以及每次收刈后,均应及时结合灌溉或淋水进行追肥一次。
饲用技术
1.放牧利用:苏丹草地可供牛、羊、猪、马等家畜放牧采食,无患膨胀病之虑。一般第一次放牧在拔节初期;第二次在孕穗期;第三次在抽穗期;第四次在霜前或霜后,至全部吃完。
2.青刈青饲:苏丹草作为马、牛、羊、猪、兔及鱼类的优质青绿多汁饲料,可分期刈割饲用。一般株高50~70厘米时可第一次刈割,以后每隔20—30天刈割一次。若用苏丹草幼嫩鲜草喂猪,可占日粮1/3—1/2,以打浆或粉碎喂给;养牛每天每头需喂30—40公斤鲜草;羊、兔可以整喂或切短喂给;喂鱼时,将鲜草粉碎后喂给,效果更佳。
收获利用
苏丹草的收获期应考虑到它的产草量,营养价值和再生能力。从饲料的产量和品质考虑,宜在抽穗及盛花期收割苏丹草。若与豆科作物混播时,则应在豆科草现蕾时收割,收割过晚,往往第二茬只留下苏丹草,使豆科草易失去再生能力。在气候寒冷,生长季节较短的地区,第一茬收割不宜过晚,否则二茬草的产量很低。如调制干草,最好在抽穗前收割,过迟可食性降低。青贮的苏丹草,在乳熟期收割为宜。
牧草病害
禾草壳二孢叶斑病、禾草炭疽病、苏丹草叶点霉病、禾草黄矮病毒病
亚洲飞蝗、宽须蚁蝗、小翅雏蝗、狭翅雏蝗、西伯利亚蝗、草原毛虫类、粘虫、麦长管蚜、麦二叉蚜、禾缢管蚜、意大利蝗、无网长管蚜、蛴螬、蝼蛄类、金针虫类、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白边地老虎、大垫尖翅蝗、小麦皮蓟马、麦穗夜蛾、跳甲类、赤须盲蝽、叶蝉类。
主要价值
饲用价值
苏丹草作为夏季利用的青饲料饲用价值很高,饲喂奶牛可维持高额产奶量。也可饲喂其他家畜。苏丹草的茎叶比玉米,高粱柔软,易于晒制干草。苏丹草再生力强,第一茬适于刈割鲜喂或晒制干草,第二茬以后,再生草进行放牧。苏丹草的茎叶产量高,含糖量丰富,可与高粱杂交,杂交后植株高大,鲜草产量高。在旱作区栽培,用来调制青贮饲料,饲用价值超过玉米青贮料。
苏丹草抗旱能力强,能很好地适应气候温暖干旱地区的自然条件。分蘖期长,分蘖数量多,生长迅速,再生能力好,一年可刈割二次至三次。产量高而稳定,草质好、营养丰富,其蛋白质含量居一年生禾本科牧草之首。用于调制干草,青贮、青饲或放牧,马、牛、羊都喜采食,也是养鱼的好饲料。
苏丹草作为夏季利用的青饲料最有价值。中夏生产鲜草最多,可作为此时乳牛的青饲料,苏丹草的茎叶比玉米、高粱柔软,晒制干草也比较容易。每年刈割2—3次,留茬7—8厘米,可生产鲜草8000—10000公斤,喂肉用牛的效果和喂苜蓿、高粱干草无多大的差别,羊、鱼、猪也喜欢。
物种毒性
苏丹草为高粱属植物,茎叶中含有氢氰酸,其毒性较大。中毒的主要特征为:呼吸困难,全身极度衰弱无力,肌肉痉挛、瞳孔散大,脉搏细弱,最后昏迷、衰竭而死。家畜发病后应立即用亚硝酸钠1克、硫代硫酸钠2.5克、注射用水50毫升,混合后静脉注射。另外,玉米苗、高粱苗、南瓜秧等也含有较高的氰甙,家畜采食后,氰甙也会转化为氢氰酸。因此,使用这类作物作饲料时,最好能将其调成青贮饲料,或收割后进行晾晒,这样毒素含量也会降低,不致引起家畜中毒。
营养价值
产量高而稳定,草质好、营养丰富,其蛋白质含量居一年生禾本科牧草之首。用于调制干草,青贮、青饲或放牧,马、牛、羊都喜采食,也是养鱼的好饲料。抽穗期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15.3%, 粗脂肪2.8%, 粗纤维25.9%, 无氮浸出物47.2%, 粗灰分8.8%, 钙0.57%, 磷0.27%。幼苗和幼嫩的再生草含少量氢氰酸, 特别是在干旱或寒冷条件下生长受到抑制时, 氢氰酸含量增加, 有毒害危险, 应防止牲畜中毒。但随着植株长大, 株高达50~60厘米以上时刈割,刈割后稍加晾晒,可避免家畜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