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安全作业措施
1、危险源分析
为了确保货物运输安全进行,组织安全员、技术员和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施工人员,结合运输路线和作业场地的实际情况对风险进行客观、充分、有效的评估和控制。针对各项工作中的风险及风险评估值,
提出控制危害的方法。
危险源 | 可能导致事故 | 控制措施 | 现场实际控制情况 |
车速过快 | 碰撞、伤人事故 | 降低车速 | |
装车设备装偏斜 | 设备倾翻 | 设备重心与车辆重心一致 | |
疲劳作业 | 各类事故 | 禁止疲劳作业 | |
斜坡路段快速溜滑 | 设备损坏 | 溜尾 | |
工具掉落 | 伤人事故 | 工具定制管理 | |
2、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
风险评价通过调查、收集与项目运作有关的可能安全隐患信息,并对其分析与鉴定,从而确保参与项目运作的人员或单位的安全。要求项目部各部门对危害、影响和隐患进行分析和评价,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防范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3、运行与维护
要求各分包商对设施、设备、危险货物、特殊工艺过程和危险作业环境进行有效控制,提高设施、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结合现有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对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
4、事故控制
项目部及各分包商的一切作业均应严格遵守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应向其雇员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力争杜绝任何工业事故。
� 事故发生后,有关事故单位应立即联系当地防灾部门,并向其提供事故的详细信息,以便其能够及时开展抢救工作。
� 有关事故单位会同项目部按有关规定向有关当局汇报事故情况,并按照有关部门的指导进行操作。
� 有关事故单位、项目部和业主代表共同检验最终处理情况。
� 有关事故单位应准备一份详细的事故报告,并及时提交给项目部及业主。
5、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
变更管理是指对人员、工作过程、工作程序、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以避免或减轻对安全、环境与健康方面的危害和影响。
应急管理是指为了提高对突发事件处理的整体应急能力,确保在发生自然灾害和突发性事故时,有效地保护职工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把事故损失降到最小程度,对生产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细致的分析和研究,确定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故,制定防范措施和应急计划,采取有序的应急救助措施。
应急管理对象:
1)地震、洪水、飓风等自然灾害
2)吊装物或吊装设备倾倒
3)中毒事件
4)重大交通事故
5)重大机械事故及伤害
6)突发性急病
7)急性传染病
8)气候危害,包括中暑、冻伤等
9)对外关系中发生的纠纷伤害等。
6、应急措施
组织制订、修改、完善全处应急反应计划,制订应急预案和应急反应计划。
全天候收集内部运行情况,掌握危险发生情况,收集外部危险预报,确定危险对策,及时向质量保证部汇报。
陆运过程中注意检查车辆安全及货物捆扎情况,一旦发现车辆存在安全隐患或捆扎带、紧固器等松动或出现异常,立即靠安全位置停车检查、重新进行捆扎或更换捆扎工具及时组织补救措施,如发现货物有损伤情况立即通报业主。
发生危险时,及时向质量保证部汇报详细信息,质量保证部也应向项目总经理汇报。质量保证部协调相关部门采取应急处理,正确分析风险损益,首先考虑人身安全,其次应尽可能减少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按有利于恢复生产的原则组织应急行动。
有关事故单位、项目部和业主代表共同检验最终处理情况,有关事故单位应准备一份详细的事故报告,并及时提交给项目部及业主。
7、文件控制
为了保证本项目的有效运行,必须合理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广泛开展培训,以提高全体员工的意识和技能, 遵章守纪,规范行为,确保员工履行自己的安全管理职责。同时为了给安全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必须有效地控制安全管理文件,定期评审并在必要时进行修订,确保安全管理文件与本项目的活动相适应。
大型超限运输,工程物流,设备配送,设备运输,普通大件运输,精密仪器搬迁,汽车配件设备运输,通用机械设备运,输数控机床类设备运输,电子设备类设备运输,贴片机类设备运输,洁净室内设备运输,加工中心类设备运输,注塑机类设备运输,冲床类设备运输,油压机类设备运输,其它类设备运输,常用设备运输
标签:设备运输|设备包装|设备吊装|设备搬装|设备安装|超限大件运输|异形大件运输|
温馨提示:如若您想了解更多信息,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联系人:叶先生 手机联系:18998413477
联系QQ:769905930 公司网站:www.mdm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