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包装策略。有时也称家庭式包装,将同一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包装外形上采用相同的图案、近似的色彩、共同的特征,特别是以企业的CI形象反复出现,形成视觉定势,不仅能节省包装设计成本,还能加深用户对这类商品的印象。
变换包装策略。也就是以新的包装代替原有的包装。一般来说,一个企业,一家零售商使用的包装应相对定型,但当出现以下三种情况时,企业应采取变换包装策略:
(1)该种产品的质量出了问题,消费者对此已形成不良印象;
(2)企业的产品质量尚可,但同类产品竞争者较多,原包装不利于打开产品的销售局面;
(3)产品的销售尚可,但由于企业使用该包装时间太长,成本太高,企业减少成本,会使消费者产生陈旧感。
纸是运用最为广泛的包装材料,纸的造型也是千变万化,可以被塑造成各种形态来保护产品。纸盒包装的结构直接影响到产品受力状况和运输的方便性。拿最普通的方形纸盒底部的结构来说,锁扣式和自动式是我们最为常见的,锁扣式的主要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底面画面完整,但承重能力就差于自动式盒底,只能装载轻小的产品,而自动式盒底由于利用纸张穿插重叠后产生的张力将盒底锁紧,这种盒型能承受较强的重力,多用于大型包装,但制作过程相对复杂。
消费心理学研究表明,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前后有着复杂的心理活动,而年龄、性别、职业、民族、文化程度、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则划分出众多不同的消费群体及其各不相同的消费心理特征。根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SSIC)近些年来针对百姓消费心理的调查结果,大体上可将消费心理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种:
3、求异心理
持有求异心理的消费群体主要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该类消费群体认为商品及包装的款式极为重要,讲究新颖、独特,有个性,即要求包装的造型、色彩、图形等方面更加时尚、更加前卫,而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格高低并不十分在意。在此消费群体中,未成年的少年儿童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对于他们来说有时产品的包装比产品本身更为重要。针对这群不可忽视的消费群体,其包装设计应突出'新奇'的特点,以满足他们求异的心理需求。
4、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的消费者乐于迎合流行风气或效仿名人的作风,此类消费群体的年龄层次跨度较大,因为各种媒体对时尚及名人的大力宣传促进了这种心理行为的形成。为此,包装设计应把握流行的趋势,或直接推出深受消费者喜欢的产品形象代言人,提高商品的信赖度。
5、求名心理
无论哪一种消费群体都存在一定的求名心理,重视商品的品牌,对知名品牌有信任感和忠诚感。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甚至不顾该商品的高价位而执意认购。因此,包装设计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是产品销售成功的关键。
总之,消费者的心理是复杂的,很少长期保持一种取向,在大多情况下有可能综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心理要求。心理的多样性追求促使着产品包装呈现出同样多样化的设计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