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了先进的诱鱼剂。现代科技的发展,使诱鱼技术得到大大提高。结合对不同鱼类嗜食特性的研究,现代饵料对不同地区的同一种鱼类有了相当高的针对性和通用性。比较多地采用了膨化技术。通过膨化加工,饵料中产生了适口性很好的糖类和糊精,营养成份和有效诱鱼成份都得到加强;膨化加工使粮食中的淀粉彻底变熟,不会回生,于是饵料有了很轻的比重、很好的雾化、柔软的状态和良好的味道
借鉴了传统饵料的优秀加工方法。比如发酵工艺,它是传统饵料加工中最优秀的方法之一。通过发酵产生各种复杂的芳香物质,使饵料的味道变得更醇和、口味变得更芳香、诱鱼能力得到了极大加强。
一般来说,新加工的饵料,添加剂没有挥发,诱鱼成份完整。但是“酒是陈的香”,龙王恨公司有一款饵料和酒类一样,反而是放的时间稍长更好用,这就是俗称 “酵字辈”的发酵饵料。由于采用了渐进式发酵工艺,饵料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还在继续发酵,所以在有效期内,饵料贮存的时间越长,发酵程度越深、口味越醇和。那种根据生产时间来判断发酵饵料好坏的做法,对这一类产品来说并不正确
动物性饵料如鱼粉、蚕蛹、血粉、乳制品副产物、肉类加工副产物、虾壳粉等,是养殖业的重要蛋白源。其中鱼粉的营养成分全面,是很理想的动物蛋白源。动物性饵料的数量有限;其加工和保存方法,尤其是脱脂工艺对其质量影响很大。
新蛋白源用酵母菌、藻类、细菌等培育而成的单细胞蛋白如石油酵母蛋白、甲醇蛋白饲料等。因生产成本高,尚不能大规模应用于养殖业。
人工培养的活饵料如蝇蛆、蚯蚓、水蚤、轮虫、单细胞藻类、卤虫等,营养价值高,后4种活饵料在虾类养殖中已普遍应用。
蛋白质。一般鱼类对蛋白质的需要量较高,约占饵料的35~55%左右。这是由于鱼类利用碳水化合物作为能源的能力较差,需利用部分蛋白质作为能量来源。如饵料中蛋白质含量偏低,会引起鱼类生长缓慢甚至减重。养鱼生产中使用营养完全的优质饵料时,通常每用500克饵料蛋白大约可得1千克鱼产品。精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和缬氨酸是鱼类的必需氨基酸,如缺乏或不平衡将影响鱼类生长,甚至致病。蛋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在许多饵料特别是植物性饵料中含量不足,往往成为鱼类生长的限制性因素。蛋氨酸可部分地由胱氨酸代替;酪氨酸对苯丙氨酸也有同样的节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