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耐磨衬板过冷奥氏体变形曲线的影响因素分析
随真应变增大呈抛物线形增加,但复合耐磨衬板扭转值开始下降,曲线只表现为形变强化相变的单峰特征。
通过形变强化相变和铁素体动态再结晶可以使复合耐磨衬板获得平均晶粒尺寸为(1.98±1.07)μm和(2.33±1.01)μm(10 s-1)左右的微细铁素体晶粒。
均匀化退火耐磨衬板合金微观组织演变及布氏硬度的影响
采用金相观察、能谱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电子显微分析技术研究了均匀化处理过程中耐磨衬板共晶硅和析出相的数量、尺寸、形貌变化,观察与分析了均匀化退火态的过共晶耐磨衬板合金微观组织演变及布氏硬度的影响规律。
耐磨衬板的析出相的析出数量增加是均匀化处理后合金布氏硬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在均匀化退火过程中,偏析原子通过固溶和形成强化相来改善铸造合金的显微组织,经均匀化退火可消除铸造偏析,提高机械性能。二级均匀化较一级均匀化使试验合金残留的非平衡共晶数量减少,在560~570℃保温6~8h,采用快冷方式进行均匀化冷却,同一均匀化温度和时间下,随均匀化冷却速率的减小,析出相数量增多,布氏硬度迅速降低。耐磨复合衬板的伸长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固溶温度、固溶冷却方式及时效温度,通过提高中温温度、降低低温温度来提高合金的强度,降到挤压温度进行挤压,可显著降低变形抗力。降低高温温度、提高低温温度可改善复合耐磨衬板的塑性,当温度达到650℃以上时,与力学性能测试结果相吻合。
耐磨衬板中析出相的析出数量主要受均匀化处理后的冷却速率影响,析出物相由于尺寸、分布及与基体的共格关系不同,其强化机制和效果有所不同,而共晶硅尺寸、形貌的改变对其影响较小。当组织为在β相上弥散分布着均匀、细小、圆整的κ相时,耐磨衬板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复合耐磨衬板在不同热处理过程中的微观组织转变
采用SEM和TEM对复合耐磨衬板微观组织转变规律以及与拉伸性能的关系和机理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复合耐磨衬板的制备工艺和组织性能关系,经β相区温度锻造后在β相转变点以下不同热处理过程中的微观组织转变。
在处理过程中,复合耐磨衬板组织中原有的α2相颗粒和O相板条因溶解而减少,两种组织相比,双态组织具有更高的强度,而板条组织的塑性更好。随处理温度升高可加剧各相含量的变化趋势,并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B2相的再结晶且α2相和O相的存在对B2相的再结晶有限制作用,通过热机械处理可有效地控制合金中α2,O和B2相的形貌,在α2+B2+O三相区(970℃)和α2+B2两相区(1050℃)轧制可分别获得双态组织和板条组织的复合耐磨衬板。可提高耐磨复合衬板组织均匀性,细化晶粒,从而显著提高合金的室温塑性。在时效过程中,O相以细小二次板条形式从B2相基体中析出,复合耐磨衬板经不同固溶+时效处理后均具有良好的室温及高温拉伸性能,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断口和位错组态的变化密切相关,在固溶B2相基体含量相应增大,进而获得了具有高的室温及高温屈服强度和优良塑性的O相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