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费心理学出发,所有有关广告创意的理论都含有三个假设:是产生认识,这包括注意、意识、知道、理解等,目的是要消费者得到产品知识。第二是情感冲击,这涵盖利益、评估、意见、偏爱、信念等,目的是要消费者开始对产品感兴趣。第三是行为催化,这是指意图、行为、行动等,目的是要消费者在有了全面的信息后,按照自己的兴趣购买产品。从信息传播过程来看,这三个假设是从信息到信念,最后是购买行为。当然,在广告行为和大众消费过程中,这个假设的顺序也可能发生变化,比如在产生了购买行为以后,再补充信念和信息。总之,广告的功能性作用是消费过程中行为和欲望的平行。嘉善远古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叔本华曾经说过,欲望在匮乏的时候,使人陷入痛苦;欲望在得到满足的时候,又让人感到无聊。显然,广告的诱惑所展示的欲望是在这两者之间。可以追求并部分得以实现,但永远不会得到完全满足。广告中所展现的人是幸福快乐,身体健康,给人好感,聪明智慧。广告中的人生活在理想状态中,不知道失业下岗,不会降低购买力,所有的梦都允许,都可以实现,甚至可以说是青春永驻。所以说,最有创造力的广告行为是强烈的附加值思想,这种附加值是象征的或想象的,特别是和社会文化潮流合拍,对体现社会追求的个人心理价值进行定位,目的是要使消费者认同广告的附加值。在产品和商标竞争中,不光是商业竞争,也是一种世界观、价值观的较量。。
所有的广告创意都离不开对广告本身的文化特性的把握。
个特性是实用的和功能性的,它直接来自于消费品的技术生产率,实际用途,在日常生活中的位置,产品的技术性能和相关的解释。。
第二个特性是象征性的,负载着社会意义的附加值,包括传统性、现代精神、时代感、简洁性、精英主义、民主等。就是说,产品自己变成一种社会身份或一种生活方式。所以广告要使用社会文化当中的习惯用语、流行词汇或时髦的符号,要请企业家、明星和科学家出场。人们对衣食住行的消费习惯与不同社会群体自身的趣味有关。这种趣味和趣味的评判是在消费实践中形成的,它们不仅是市场再生产自身的途径,而且也是特定社会“场”赖以维持内外部关系和认同的途径。人们的消费实践不仅是在物质层面上的供需关系,而且也必然涉及到人们的符号和社会需求。从而让消费变成社会层次、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自身再生产的手段,在某种意义上是创造社会等级秩序的一种符号手段。。
第三个特性是想象中的。广告使物体成为一个自在的形象,来对应消费者心中最深层的动机和欲望。广告是一种非理性的逃避,对痛苦和烦恼的遗忘。理想中的自我心旷神怡、心花怒放,通过无理性、虔诚、凝思、投入和想象参与来控制和把握事物。所以广告语言总是在制造自我幻象,打破传统的社会表述和技术常规来使物体或服务成为消费者的梦中理想。消费社会中的消费欲望在广告中被符号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