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置换法的施工步骤
在强夯施工中,分为一般强夯和强夯置换施工两个不同的工艺,当场地地基承载力要求比较高时、场地含水量大、地下土质难处理时,可以选择强夯置换法施工,那么湖南强夯就简单的向大家介绍一下强夯置换施工的工艺:1、清理并平整施工现场;2、标出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3、起重机就位,夯锤置于夯点位置;4、测量夯前锤顶高程;5、夯击并逐击几率夯坑深度。当夯坑过深导致起锤困难时停止夯击,向坑内填料直至与坑顶平,记录填料数量,重复直至满足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墩体的夯击;6、按由内而外,隔行跳打原则完成全部夯点的施工;7、推平场地,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8、铺设垫层并分层碾压密实。
夯点土体加固状态与诊断特征之间的定量关系
在进行试验夯击振动观测的同时,对每一次夯击的夯点土体进行了取样测试。获得了各次夯击加固后对应夯点土体的压实度和湿陷性系数,将这些参数补充到各次夯击的夯点加固状态参数与夯点土体振动特征参数,研究夯点土体振动特征与夯点土体加固状态之间的定量关系,即可为强夯施工过程中夯点土体状态实时振动监控奠定基础。
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总体而言,拟建场区整体稳定性较好,但由于场区内分布有三分之二范围的新近填土,该层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如填土层产生变形破坏在工程建设和建成后使用期间,可能引发基础或地面的不均匀沉降问题。因此建议在基础施工前应对场区内应力影响范围深度内的填土进行地基处理,防止在地面堆载后产生不均匀沉降变形。
据区域地质及现场勘察钻探资料,拟建场区地质构造简单,没有不良地质构造通过本场区,地层分布连续、层位稳定、区内地震烈度较低,不存在地震液化现象。场区内也未发现有暗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区原始地形平坦,多为龙岗和沟谷地貌,整体稳定性好。
在场区进行平整后,原沟谷地带将存在较大范围的新近填土,如不对填土层进行处理,则场区可能发生填土边坡变形和地面不均匀沉降等地质灾害。因此填土层的变形破坏将对本场区的稳定性构成决定性的影响。在未对场区填土层和填土边坡进行处理、支护前,则本场区的整体稳定性较差。
在对场区内厚层的新进填土进行处理、对填土边坡进行支护后,拟建场区将不具备发生各类地质灾害的地形地质条件,没有发生大规模地质灾害的可能,选用强夯施工适宜本工程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