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鸡蛋孵化效果的因素,应该说是两方面的,一是内因,二是外因。内因,即指蛋的品质要好。 要有品质好的种蛋,就要求种鸡健康,饲养管理得当,饲料搭配合理。饲料中缺乏磷、钙,容易生软壳蛋;缺乏维生素B,鸡胚啄壳就难,造成末期死胎蛋增加。饲料中食盐含量过多(但还没有达到中毒的剂量)则中、后期死胎显著增加,孵化率明显下降。因此,严格规定饲料中食盐量不能超过1%。不能喂给霉烂的饲料。
种鸡的公母比例要合理。一般肉鸡的公母比例是1:8-10,兼用种为1:10一12,蛋鸡为1:12一15。配种用的公鸡一定要测定其精液品质。大群饲养时,公鸡的比例要略多些。还要注意将好斗的公鸡及时捉走,以免影响受精率。急性传染病的鸡群,在经过紧急治疗而完全控制住疫情后一个月之内所产的蛋都不能留为种蛋。患白痢病比较严重的母鸡不能留种。
影响孵化率的外囵包括种蛋的合理保管、选择,以及适当的孵化条件,如温度、湿 度、通风换气、翻蛋、必要时的凉蛋等。特别是正确运用看胎施温技术。孵化机具的质量也很重要,如电孵机的质量要求是机内各部位的温差不超过0.28℃(0.5F) ,平箱孵化时,要求平箱的顶层温度最高,底层温度不能超过顶层,各层温差不超过0.55C(1F),同一层的边蛋和心蛋之间的温差不超过0.28C(0·5F)。 山鸡孵化机具的清洁卫生也有关系,如果不打扫不消毒,孵化器内空气混浊,用具污染,势必影响孵化效果。
贵妇鸡的孵化技术
孵化方法 可用人工孵化,也可用母鸡代孵。人工孵化用的孵化器,要先消毒,然后放进种蛋。孵化期为21~22天,种蛋人孵后的前19天,孵化器内的温度应保持在37.8℃左右,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第20~21天温度为37℃左右,相对湿度应增加到65%—70%,目的是防止雏鸡绒毛粘壳,影响出雏。 孵化 人孵后的前19天,每隔2小时翻一次蛋,每次翻蛋度数为90度。19天后将胚蛋移入出雏器内,此时应停止翻蛋。孵化中后期,胚胎发育加快,产热量增多,使孵化器内温度增高,为排除多余热量,可进行晾蛋。如遇停电而出现超温时应晾蛋,每次晾蛋10~15分钟,一般晾至蛋温度降至32~33℃便可。 在孵化期间,一般照蛋两次,第一次在入孵后7天,主要拣出无精蛋、死胚蛋;第二次在人孵后的14天,拣出死胚蛋。孵化19天后落盘(将胚蛋由蛋盘移到出雏盘),把种蛋送到出雏器孵化,温度为37℃,此时水盘可适当加水,使温度适当提高。孵化正常时,一般21天开始喙壳,22天全部出壳,23天清扫出雏器。
影响雏鸡质量
孵化过程中,温度过高、过低或时高时低都会使弱雏增加,健雏率降低。如孵化温度高会造成雏鸡个体细小,绒毛太短或成小卷团,眼、喙异常,卵黄囊和肠留在腹腔外不能及时进入体内等;温度过低雏鸡不活泼,绒毛粗糙、干燥,腹部肿大柔软,脐环闭合不良,跗关节红肿,站立不稳等;温度时高时低也常会出现脐环闭合不良,眼睛闭合,眼部绒毛粘连,脱水,弯趾或八字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