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原矿的,是越蓝越好的,一般的绿色和淡绿色的价格在几百克价左右,越蓝价格越高。
蓝度于硬度是想匹配的,一般高蓝的绿松石,密度也会很高。以下几种方法供松石爱好者参考:
一、鉴别绿松石的真假和优化就不得不讲到绿松石的颜色,绿松石的颜色细的来说有几百种,但是常见的有蓝色、浅蓝色、蓝绿色、绿色、黄绿色、浅色几种,因为是自然形成,所以颜色一般分布不是特别均匀,而且一般都有铁线,没有瑕疵的绿松石很少见,价格也很贵,一般现在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喜好,经常会对松石进行人工优化,使绿松石看起来很美观,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鉴别绿松石:
1、看颜色是否过分均匀,有颜色过渡的地方,过渡是否自然、均匀。
2、一般表面干净的优化绿松石,表面都会有很多白色的斑点,行业称“飘白花”。
3、可以看珠子的孔道部分,颜色和表面的颜色是否一致,原矿的绿松石孔道和表面颜色会有一定差别的,而优化的松石,由于是加胶的,所以颜色会比较一致。
4、可以用蘸氨水的布擦拭下绿松石,如果掉色则是假的。
二、看光泽鉴别,原矿的高瓷绿松石,经过打磨后,会犹如瓷器一样,而优化的松石和假冒的松石在瓷度上会大打折扣,目前市场上的优化(微沁)珠子的光泽和原矿的光泽非常接近,通过光泽鉴别绿松石的方法:
天然高瓷的绿松石光泽有瓷器的质感,而优化处理后的松石在光泽上偏塑料光泽。
三、水测法鉴别,将松石的一部分放在水中,另一部分露出水面(露出部分不能沾水)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浸在水中和没有浸在水中的两部分之间的变化,是否有明显的分层线(简称水线)通过观察水线是否明显能,看出珠子的孔隙是否被胶水堵住(即沁胶、灌胶、封蜡),但是观察水线的方法不能通用,在鉴别密度一般或者较差的绿松石可以用这个方法,只能作为判断绿松石是否经过优化的参考
四、看铁线鉴别,是否有铁线就是真的绿松石呢?不一定,因为有些仿冒的绿松石会人工的加入铁线,这样人工加的铁线,在走势和分布上会显得很呆板,在铁线的粗细上也会显得过于一致;真正的绿松石铁线是往内凹的,而人工制品则是往外凸的。
第四,从低调看绿松石。绿松石与其“兄弟”和田玉相比,可以称得上低调,直至今天,市场上绿松石的份额依旧很小。只是在近些年,绿松石横空出世,但一出生便风华正茂。对于投资收藏者来说,这恰恰应该是一个难逢的良机。知道的人少,需求就较低,因此售价也会相对平和,具有十分良好的上升空间。
很多早期靠山吃山的老板也因此而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一位张姓老板就拍着胸脯说:“现在挣的钱,够吃三代。”老板们虽然挣了不少钱,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手中的这块“石头”到底经过了多少环节,最终变成了价值不菲的“宝贝”。面对珍贵资源与市场低效的现实反差。绿松石有着难言的尴尬和隐忧。
在绿松石产业链条中,作为世界原料产地的竹山,无疑是产业的起点,可要到达销售的终点,面前的路还很长。
竹山县秦古镇给县政府的一份报告中这样描述:“全镇共有绿松石开采业主114户,其中私自转让、挂靠的30户,无证盗采的30户。矿区经常出现抢劫、打架斗殴事件,甚至有黑势力性质的流氓团伙,蒙面抢矿石。在县委、县政府的强令下,昔日的喧闹已经归于平静。 然而,这种依靠行政力量采取的封矿行动过去也曾有过多次,结果是风头过后,混乱依然。
竹山县17个乡镇中,12个有绿松石矿。近年来,一窝蜂开采绿松石的场面,在一些乡镇轮番上演。最初是在麻家渡镇的喇叭山,1989年至1995年是在楼台乡的老虎寨,从1996年到现在,开采又集中到了秦古镇。眼下,该镇秦家坪村的东寨、大堰村的小林扒、小河村的三岔沟、窑湾、小寨等区域都有人在开采。
大量开采的结果是,矿石贱卖,资源被严重浪费。
在竹山,民间流传着一个说法:绿松石有灵性,“会跑”。绿松石矿分布呈“鸡窝状”,找矿很难,开采风险也大。而更大的难题是,对于绿松石这样一个十分珍贵、储藏量有限的稀缺资源,如何规范开采秩序,实现限量开采、长久利用,成了一个难题。
竹山县委对全县所有绿松石开采点做过调查,表示将选择有实力的大户来进行限量开采,进一步严厉打击私挖乱采行为。最后决定借鉴外地矿山管理的经验,在全镇成立股份制矿业公司,实行统一管理,规范开采。所以也就有了现在我们所熟悉的宝源矿业。通过政府的相关政策的扶持,松石的开采已经趋于规范有序的进行,以前的滥采滥挖不见了。人们也似乎也意识到松石也不仅仅是一种宝石,更多的时候它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随着文化的注入,松石的魅力也越发的显现出来。人们意识到,由于长期的开采,竹山绿松石资源已遭受巨大破坏,迟早面临着枯竭。而我们眼下能做的就是更好的珍惜它,让它成为我们走向世界的一张绿色“通行证”!
绿松石是我国“四大名玉”之一,因其“形似松球,色近松绿”而得名,曾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女娲补天用的七彩石中就有绿松石。绿松石质地细腻柔和,色彩娇艳柔媚,能给人一种简单、原始、质朴的美感,民间也有绿松石可以聚财、旺财、避邪、保平安的说法。这种美丽的石头主要集中在十堰市竹山县。
近十年来绿松石价格一直上涨缓慢,直到2007年,货源紧张的绿松石才开始演绎“疯狂的石头”传奇,价格一路上升。
2002年,当绿松石进入公众视线时,价格还比较低廉,几百元钱一公斤,折算下来每克仅需几角钱,且这个价格一路“踏步”到2007年,依旧是两三元钱一克的行情。近几年来,随着彩色宝石投资热的兴起,再加上主产地竹山县关掉了一两百个采矿点,导致绿松石的货源逐渐紧张,价格这才开始“慢跑”。到2016年以来,松石价格已由原来的每克几元涨到现在每克几百元、上千元。
近日,有媒体报道,在十堰市郧阳区胡家营镇洄水沟村,从清朝时期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数百年间,因开采云盖寺绿松石矿藏留下的尾矿堆,形成了一个约六百万方的渣山。在绿松石价格暴涨的诱因下,原本无人问津的渣山,在当地人眼里,竟然成了一座“宝山”,每天数百人来到这里翻捡矿渣,寻找遗落其间的绿松石渣片。一时,舆论哗然。绿松石“寻宝热”的出现绝非偶然,从中我们不难分析得出寻宝热背后疯狂的原因是价格在作怪。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松石价格一狂飙而居高不下呢?
分析绿松石涨价的原因,不止绿松石,收藏市场中的杂项类都涨得很快,“因为收藏中的大项,像书画,可谓涨到头了,投资空间越来越小,所以市场开始炒一些‘小东西’。”而且,相比瓷器等高价藏品,一些低阶的珠宝玉石即便单克的价格不菲,但花个一二十万元就能买到一件精品,“而这样的价钱肯定买不到一张精品的画”。
绿松石在文玩市场受到关注,根本的原因在于它与中国玉石文化血脉相通,同时其鲜艳的色彩一直是重要的珠宝制作与镶嵌的材料元素,一些国际奢侈珠宝品牌也通过高端工艺,极大提升了绿松石的艺术价值与奢侈内涵,使其在珠宝市场逐渐活跃起来。
<img src='http://zs1.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