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网e联诞生记/我们如何成功地替换了德国的产品
2008年奥运会后,网络高清摄像头进入了安防领域,高清的画质以及便于灵活组建网络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国内众多厂商也开始逐渐将注意力转向网络高清摄像头领域,国外的几个高端品牌也早早在国内进行布局。
2010年我们和一家著名的网络高清摄像头厂商合作,他们在全球网络高清摄像头份额,其全景摄像机独霸江湖,其中他们有一款媒介转换器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它可以利用任意的两芯线(比如视频同轴电缆、可视对讲的控制线、云台的485线等)来传输几百万的高清图像,这着实让人兴奋。尤其德国工程师那种神采飞扬的演讲,以及在办公室里现场的演示,让我们体会到了模拟监控系统向网络高清系统升级的简易。不由得佩服德国人的工匠精神,这么细小的环节都想的如此周到。
做过项目的同行们都清楚,对于一个改造项目,尤其是接手别人以前过来的项目,最头痛的是先要缕清线的路由,以及二次施工造成的现场破坏,这可比在一清二白的基础上建系统头疼多了。因此,明明知道模拟系统已经破旧不堪,也想通过升级来实现更高清的监控图像,但往往也是望“线”兴叹,二次布线太麻烦了。而这家德国公司的媒介转换器恰恰提供了平滑升级的解决方案,因此,当时就决定,在后期遇到监控改造升级项目时,我们都推荐此种方案。
但事情往往都让人差强人意,在做北京一个著名公园监控升级改造时,却让我们吃了不少苦头,想想都是泪流满面。公园里面的监控点位比较分散,视频同轴电缆的距离基本都在300米左右,有的甚至更多。当时按照德国厂家的方案建议书在线缆的两端配置的媒介转换器,然后满心欢喜地期待模拟即刻变高清的奇迹。
开始上电调试,图像出来了,血往上涌,还真是高清啊,好比电影院里面看大片!咦,有些不对头,咋上演的是木偶剧?图像严重地卡顿,和原先演示的效果是大相径庭,什么情况?换电源、换设备、不断和德方人员沟通等等措施,故障依旧如故。在费尽千辛万苦的努力下,发现其转换器的传输速率太低了,好的情况下也只有2~3M/S,数据都堵在线路上,导致网络数据包丢失严重,才导致控制室内看到的图像是一顿一顿的,看的人心很堵。
最终的结果还是回到老路上,重新敷设线路,延误工期,用户对我们是极不满意,这也是这么多年来最窝心的一个项目。
处理完这个烂项目,还是不死心,既然原理上能够实现在同轴上传输网络高清图像,那一定会有改进提升的空间,德国人实现不了的,未必我们就不能完成。说干就干,查资料,筛选解决方案,实验各种算法,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代媒介转换器终于诞生了。经过在不同的环境实地测试,各项数据完胜德国的产品,传输速率是他们的20多倍,传输距离也增加了3倍以上,更为骄傲的时,我们的成本只是他们的1/10,这可大大降低了改造的成本,使这种方案能够得到迅速普及。鉴于该媒介转换器具有“易组网,易联接”的特点,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很好记的名字“e网e联”。
产品投放市场,得到了用户已经同行们的高度认可,批用户最典型的是新疆天山公园,他们景区的监控系统为传统的模拟方案,已经运行多年,一直想升级到网络高清,苦于现场施工太艰苦,又会对景区正常的游览造成干扰,一直没有好的解决方案。在采用了e网e联后,项目很快实施完成,大大提高了景区的安保水平。值得骄傲的是,到现在已经运行近6年,经历的严寒酷暑等恶劣环境的考验,目前依然在稳定运行。
目前,e网e联已经发展到了第5代,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不断提升,市场的认可度也与日俱增。已经取得国家多项专利,并获得“中国平安建设推荐品牌”,销售量每年都在保持100%的递增幅度,富尼泰克公司已经成为安防改造领域内的标杆企业。尤其,在最近完成的新华社监控改造项目,引起了多家媒体的关注,新华网、搜狐、网易、TOM、中国企业网、中国财经时报、中国网、中国发展网、传媒中国相继约稿报道。
同时,我们的监控设备具有以下优势:
1.
北京西城区网络传输器,安防监控企业品牌
新闻资讯:
lcd监视器在构成闭路监控系统时,通常需要每天24小时,每年365天连续无间断的通电使用(而电视机通常每天仅工作几小时),并且某些监视器的应用环境可能较为恶劣,这就要求监视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更高,与电视机相比而言,在设计上,监视器的电流、功耗、温度及抗电干扰、电冲击的能力,以及平均无故障使用时间均要远大于电视机,同时监视器还必须使用全屏蔽金属外壳确保电磁兼容和干扰性能,在元器件的选型上,监视器使用的元器件的耐压、电流、温度、湿度等各方面特性都要高于电视机使用的元器件,而在安装、调试尤其是元器件和整机老化的工艺要求上,监视器的要求也更高,电视机制造时整机老化通常是在流水线上常温通电8小时左右,而监视器的整机老化则需要在高温、高湿密闭环境的老化流水线上通电老化24小时以上,以确保整机的稳定性
北京西城区网络传输器,安防监控企业品牌
技术快讯:
1000Base-T,1000Base-SX/TX,3G、EPON、PTN等高速传输必然会被大量应用,数据存储也将会由传统的分布式DVR转向NVR/IP-SAN/NAS架构进而到集约化的云存储方向发展。
促进图像智能检索、分析应用
建立在图像智能检索,智能分析基础上的智能应用离不开云存储,网络监控的诞生解决了传统监控效果的难题,改变了传统的连接方式,更简单更便捷,但同时衍生了更庞大的存储需求和更高的带宽满足,以目前最基本的720P效果为例,每路视频压缩到较低码率也要每小时3G容量需求,一个月监控录像就要2TB左右的容量,那么试想一下,如果需要几百上千路这样的高清监控,如此庞大的视频文件,有如潮水般的冲击着存储系统,不仅对存储设备的容量,读写性能、可靠提出了更高要求,回放是否能支撑这么大的信息量也是问题,同时,存储的高清视频的安全性要求也很高,从保存的海量的高清视频中,如何检索、调用图像进行图像分析也是挑战之一,如果存储的海量图像无法有效调用,那么图像存储就变得没有意义。